曲黎敏,通俗還是庸俗(圖)

【byb.cn】?(來源:南都周刊)在新書發布會上,她留下一句話,“任何東西不能太熱,太熱就蘊藏了風險”。和于丹的《論語心得》被批為“強奸”孔子一樣,被稱為“中醫養生界于丹”的曲黎敏,亦不斷遭受來自專業人士的質疑。在互聯網上,罵聲與“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戰。特約記者_劉江北京報道
?
曲黎敏
?
?
曲黎敏江湖別號:“文化養生專家”、“中醫養生界的于丹”。
?
治病理論:“中年當中無色鬼”、“人體比大腦更聰明”、“肺癌患者=完美主義者”、“露臍裝”終會害了女性、十二時辰養生法等等。
?
暢銷著作:《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從頭到腳說健康》有消息說,她的4月新作《把健康徹底說清楚》爆出200萬元的“天價稿酬”,她的一場講座已漲到5萬元。也有人說,她的講座創下《名家論壇》欄目收視率新高,她的《從頭到腳說健康》一書銷售量高達70萬冊,她的粉絲團數量龐大得驚人,上到7旬老人下到年輕網友,紛紛按照她的講授開始了自己的養生保健:上班的路上拍心包經,每天早晨搓腳心和腳后跟……
?
在電視里,有點發福的她說,“人體比大腦更聰明”,“男人有胃病,要么受上司的氣,要么受老婆的氣”。這些聽起來匪夷所思的養生觀點,在電視外面,早已準備好紙和筆的“曲迷”,趕緊記錄在案。在醫院,如果醫生的判斷與“曲老師”的相左,“曲迷”們會理直氣壯地抗議,“曲老師在電視上說的,錯不了!”在一場又一場的養生造神運動中,與張悟本一樣,看似出身科班的曲黎敏,被塑造成了“文化養生專家”、“中醫養生界的于丹”,掀起中醫養生熱潮的重量級人物。
?
在張悟本出事后,習慣了在電視里聆聽“曲老師”教誨的“曲迷”們,突然發現,他們的養生導師不見了;而北京一干記者也發現,想采訪曲黎敏,已經不可能了。親近她的人說,近期比較敏感,她拒絕了任何媒體的采訪。
?
尋找 曲黎敏
?
從青島到河北再輾轉到北京。陳浩(化名)風塵仆仆地帶著弟弟和母親進京,只為尋找曲黎敏。20歲的弟弟,得甲亢后因醫院超量用藥,病情加重,只能臥床在家。這些年,四處求醫的陳浩,在看了《名家論壇》之后,相信曲老師能治愈弟弟的病。雖然看不懂上面寫的是什么,但是陳浩還是苦學曲黎敏推崇的《黃帝內經》。而那本已經銷售了70萬冊的圖書《從頭到腳說健康》,早已被陳浩熟讀。在書的扉頁,這樣寫著:曲黎敏,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后獲得北京師范大學語言文學學士、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當陳浩帶著弟弟和母親,趕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時,發現在學校,根本找不到曲。有學生告訴他說,曲老師每周只到學校兩次,今天不在。正對校門的右側,即是國醫堂,那里集聚著北京中醫藥大學眾多名專家。陳浩想當然地去那里。他說,我要掛曲大夫的號。但是,他得到的答復是:沒有曲黎敏這個大夫。不死心的陳浩,重新回到學校,多方打聽后才得知,曲黎敏不是醫生,更沒有行醫資格。
?
6月3日,當記者與陳浩一樣,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尋訪曲黎敏時,發現與曲在大眾中不可替代的“專家”位置相比,校園里卻充滿著對她的質疑聲。2008年,曲黎敏的《從頭到腳說健康》一書火遍全國。北京中醫藥大學文法學院三年級學生王羽(化名)發現,學校門口的盜版書同樣風行。學校老師的書這么火爆,讓他好奇里面到底寫了些什么。王羽花了8元錢買了一本,翻了幾頁便看不下去了。“好多錯誤,沒法看。”自此,他再沒買過中醫養生類的暢銷書。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校園論壇上,有學生指出,北中醫應該有足夠的心胸來接受曲老師,盡管她在北中醫并不受重視。記者在這個論壇上注意到,有的學生說自己就是因為聽了曲黎敏的電視講座,才下決心報考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在學校,一名高年級學生,向記者總結了一個規律:剛入校的新生里會有些“曲迷”,但年級越高相信她的人越少。在大二時選修過曲黎敏《傳統文化與中醫》課程的大四女生謝岷(化名)說,她口才好,講《詩經》等文化內容還是不錯的,故事性很強。而其他的尤其是醫學的,該女生直言“很垃圾”。“能感覺出來她在課堂上想講醫,但太不專業了。文化是可以隨便講的,但醫學是不可以的。況且我們學校的好老師那么多。”曲黎敏是基礎醫學院醫學人文系的老師。在記者采訪中,當學院辦公室一位女老師說“曲黎敏是教醫古文的”時,另一位男老師立馬糾正道:應該說她是教古文的,跟醫無關,“曲在學校所教課程均與臨床無關,誰讓她講《黃帝內經》啊?她講不了!”他甚至表示,曲黎敏在外面講什么都是她的個人行為,與學院無關。
?
中醫養生界的于丹?
?
不屑與學校老師相比,曲黎敏的出名,主要是因她深入淺出地講《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知識。曲被認為是掀起近年來養生熱的重量級人物。2006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中醫與傳統文化》,第一次上山東教育電視臺《名家講壇》講《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便創下該欄目收視率最高的紀錄。至今,她已出過《從頭到腳說健康》、《黃帝內經·養生智慧》、《把健康徹底說清楚》等十多本書,更是電視熒屏上的紅人,露臉山東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湖南衛視《百科全說》等。“這歸功于她的深入淺出,善用比喻”。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的黃小姐,因偶然中聽到曲黎敏的講座,而成為一名“曲迷”。她說,中醫總是感覺太神秘太復雜了,充滿了聽不懂的術語,而曲黎敏就有本事,讓我一聽就懂。比如“腎”在西醫就是個器官,但在中醫中卻是個十分難理解的概念,她用“煤氣罐、儲蓄罐”一比喻,一下就聽明白了。憑借這點,她被類比為“中醫養生界的于丹”。《中國青年報》的文章把曲黎敏放在了與于丹齊名的高度,并下了這樣的判斷:“如果說于丹最大的貢獻是把《論語》送到了百姓的家中,那么,曲黎敏最大的智慧就是讓百姓把中醫養生融入了血脈。”一位多次采訪過曲黎敏的記者認為,曲與張悟本沒有可比性。對中醫文化來講,曲的作用還是不容忽視,她讓更多人了解中醫,并對此產生了興趣,說她是“中醫界的于丹”并不過分。在她看來,曲是真實的、有底線的,這或許也正是她能從2007年一直火到今天的原因。
?
口水戰不斷
?
和于丹的《論語心得》被批為“強奸”孔子一樣,曲亦不斷遭受來自專業人士的質疑。在互聯網上,罵聲與“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戰。而張悟本事件,更是將曲黎敏卷入了新一輪中醫養生爭論之中。記者采訪發現,“無臨床經驗”是曲黎敏面臨最大的質疑,這也讓陳浩陷入“信不信她”的困惑:中醫養生明星,大學教授,但不是醫生?事實上,和陳浩一樣,“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的身份,是眾媒體及普通公眾對其資質認同的重要原因。不過,記者調查發現,1987年,曲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開始在該校任教醫古文。“副教授”的職稱同樣與專業醫學及臨床無關。與曲黎敏同一辦公室的黃作政老師稱,醫古文主要教學生學習運用古文知識,幫助閱讀醫學經典著作。2000年,曲在該校讀了中醫醫史文獻專業中醫文化研究方向的在職研究生,2003年研究生畢業。她在該校主要教“大學語文”、“醫古文”、“傳統文化與中醫”等課。即便走出北京中醫藥大學,伴隨著曲黎敏的出名,外界對她的質疑同樣不斷,甚至出現《從頭到腳有毛病——曲黎敏養生書的135個錯誤》等挑刺的書。在北京開兩會時,一個小伙子找到了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王旭東。這個小伙子有個非常漂亮的女友,眼睛水汪汪的,臉也很紅,但按照《從頭到腳說健康》上所寫的,這是腎虛并且虛陽上浮,這樣的女子容易流產,生不出孩子。三代單傳的他因此耿耿于懷。王旭東聽完后,特地買了一本書,發現書中對中醫說法的曲解嚴重。“居然把女孩子臉紅說成虛陽上浮,什么是虛陽上浮?中醫里就是指陽氣即將離絕,那是人死之前回光返照的表現!”王旭東說。
?
《把健康徹底說清楚》是曲黎敏今年的新作,該系列或是她最后的養生書籍。黃色的扉頁用紅字寫道:史上最智慧的健康養生專家,為您徹底解說健康到底是怎么回事兒!!!中華中醫藥學會顧問、科普分會主任委員溫長路質疑道,人體是個動態的過程,哪怕你說清楚了此時的,也未必說得清楚彼時的,“徹底”是說不清楚的。在新書發布會上,曲亦坦言,“這本書的題目太嚇人了”。但這個書名還是出來了,并位居養生類書籍排行榜前列。書中寫到:“男人跟女人相比少了一道出氣系統,女人有月經”。對此,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原湖南中醫藥大學校長、中醫婦科專家尤昭玲表示,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倒是有觀點認為女人的生理結構更易得病。
?
通俗還是庸俗?
?
“偶爾看到她在上面講,沒聽幾分鐘就好多錯誤,氣得我趕緊換臺。”北京中醫藥大學內經教研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說,有次聽到曲黎敏把心比作“發動機”,感覺她不是在宣傳中醫而是在毀掉中醫。“在中醫理論中,宗氣才是人體運行的關鍵。”“做科普需要通俗,但通俗不等于庸俗!”他頗氣憤地表示,專家看病是越看越小心。很多剛畢業的學生不能馬上看病,而每個人在開始看病時,都會遇到與所學內容相左的情況。“中醫經典理論很多時候,只是個模型,虛實、氣血、經絡都是會變化的,更何況還有個體差異。”由于曲黎敏拒絕采訪,記者無法了解曲對此的看法。而她的出版人、磨鐵圖書公司總裁沈浩波在電話中,向記者反問:難道研究歷史的人要再回到過去再活一遍?“曲從未說過自己是個醫生,一直都是個中醫文化傳播者,在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關于曲,一個經常被媒體提及的評價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高思華在《健康報》上點名批評她。高思華說,“她對中醫學的熱愛是值得肯定的,我們希望她能夠在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和傳播方面發揮其業務專長。但我更贊同有些專家提出的,應該讓有臨床實踐經驗的中醫藥專家,來進行中醫藥知識的講座。”雖然高思華的批評言猶在耳,但是,在曲黎敏新作中,依舊出現大量的臨床治療知識:“治療大腸疾病只要治療大腸‘津’的功能就行了”、“心理疾病要先治療身體”、“凡是口腔經常潰瘍的人,一定是血不足”等內容,亦經常出現“病人”字眼。而像陳浩一樣,把治愈疾病的希望放在她身上的“曲迷們”,在百度曲黎敏貼吧、北京中醫藥大學論壇里,還在孜孜不倦地尋找曲黎敏的聯系方式,甚至把自己的病癥貼上,期待他們的養生偶像能看到,并回復。然而,對于陳浩們來說,或許這個已經成為難以實現的夢想。
?
一個信息表明,曲黎敏打算退出中醫養生界,靜心寫小說。在新書發布會上,她留下一句話,“任何東西不能太熱,太熱就蘊藏了風險。”
?
?
- [人物]虛擬養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許潤三:好心情勝過十劑良藥01-15
- [人物]老人測測血管年齡01-09
- [人物]于康:吃對食物不做軟胖子01-01
- [人物]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13
- [人物]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25
- [人物]酸痛尋阿是09-13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