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養生堂丁霞四季五味論養生全集

?
五液,是指汗、涕、淚、涎、唾五種分泌液或排泄液。五液與五臟的關系非常密切,如《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藏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這種五液分屬于五臟的歸類法,一般稱為“五臟化五液”。
?
少汗病人分型及臨床表現:
?
陰液虧損證? 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
?
藥用: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1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
?
陽虛氣弱證? 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干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
?
藥用:肉蓯蓉 20g,鎖陽10g,鹿角霜30g ,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藥60g,白術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劑。
?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
?
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溫益氣,通經脈,利血氣,緩急養心為君;人參、大棗益氣補脾養心,生地、麥冬、麻仁、阿膠,滋陰養血為臣;桂枝,生姜、清酒溫陽通脈為佐。諸藥合用,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共奏益氣養血,滋陰復脈之功。炙甘草、大棗、人參、阿膠、生地、麥冬多為甘味。中醫學認為,甘味入脾,有調營養心的作用,可以補心血、益心氣,對于心氣虛、心血虛引起的汗出過多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夏季用一些甘味之食物和藥物,可以養心護心,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另外,夏季由于天氣炎熱,人出汗多,也容易耗氣,所以夏天人們也經常會感覺到乏力、氣短、胸悶,所以用一些甘味之物可以生津益氣。少吃生蘿卜、空心菜等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寒涼和過于肥膩的食物也不宜多吃。
?
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長夏來彌補,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長夏就合乎五數。長夏位于夏末秋初,就是陽歷的七八月份,陰歷的六月份,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濕熱蒸騰是長夏典型的物候特征,尤其表現在我國南方地區。
?
常見的癥狀有:頭重身困、四肢酸楚、關節酸痛、沉重,小便不利、大便溏泄或者粘滯不爽、惡心脘痞、食欲不振。
?
當素體脾胃虛弱的人或者飲食失節傷及脾胃出現面色萎黃、食欲不振,便溏,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嚴重者出現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虛熱,自汗等脾胃氣虛的癥狀時,可以食用一些甘溫補養脾胃的食物,比如栗子、山藥、扁豆、紅棗等。當人們飲食失節,過食辛辣溫燥食物、藥物;或者情志不暢,氣郁化火,灼傷胃陰時出現胃脘隱隱灼痛,嘈雜不舒,饑不欲食,口燥咽干,干嘔呃逆,大便干結,小便短少等胃陰不足的癥狀時,可以食用一些甘涼滋養胃陰之品,比如藕汁、甘蔗汁、菠蘿蜜等。
?
我們常用的健脾的化濕的食物有山藥、薏米、白扁豆、冬瓜,還有一些如空心菜、菠菜、蓮子、蘑菇、銀耳、萵筍、胡蘿卜、花菜、油菜、綠豆芽等黃綠色的蔬菜。
?
?
- [視頻-講座]養生堂王衛國保護人體生命樞...09-18
- [視頻-講座]這款美鼻神器真有那么神?05-2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溫建民繭子背后有隱...04-26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霄智齒需要拔嗎04-10
- [視頻-講座]養生堂郭偉怕冷背后暗藏腦梗...02-07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狂...11-1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破...11-13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范學順便血就是痔瘡...10-3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