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263頭竅陰:醒腦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我們說到了足少陽膽經的第10穴浮白,它有調理白發的作用。今天,我們繼續沿膽經的循行路線前行,解讀第11穴頭竅陰,它有提醒腦止頭痛的作用,特別適合白領使用!

一、氣血入骨之竅
頭,指穴處的部位在頭部。
竅,孔穴、空竅之意。
陰,指穴內物質為陰濕水氣。
頭竅陰,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本穴物質為浮白穴下傳的水濕云氣,在下行本穴的過程中,水濕云氣不斷散熱吸濕,至本穴后則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天之上部如同空竅一般,故名為頭竅陰。
【定位】: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沖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一交點處。
【解剖】:布有耳顳神經和枕小神經以及枕大神經的會合支;顳淺動、靜脈頂支和耳后動、靜脈。




大家注意一下頭竅陰的位置就會發現,先找到耳后乳突那塊骨頭,上面那個骷髏圖看的最清楚。在穴位定位對骨頭的表述上,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棘突,還有一個就是乳突。前者多在脊柱上,大家都吃過羊蝎子吧,那個骨頭相對比較尖銳,因此這脊柱兩側的穴位,多是在第X棘突旁開X寸,后背膀胱經上多是這樣表述的;后者,多在大骨頭的位置,因其形狀類似乳房那樣平滑,所以稱為乳突。

大家看一下箭頭所指的位置,頭竅陰應該非常靠近周邊的骨縫,這個“竅”應該指的就是這個骨縫,正是因為有這個“竅”的存在,才會有穴義的這樣表述:“本穴物質為浮白穴下傳的水濕云氣,在下行本穴的過程中,水濕云氣不斷散熱吸濕,至本穴后則化為天之下部的滯重水濕云氣,天之上部如同空竅一般,故名為頭竅陰。”散熱吸濕,指的就是氣血進入到了骨縫之中,導致上部的氣血減少形成空竅,故名。
我們搜索別有病網針灸穴位庫發現,“竅陰”這個穴名,都只在膽經上,只是一個在頭,即頭竅陰;另一個在腳上,也就是膽經的最后一個穴足竅陰,兩穴周邊都有骨縫,也就是“竅”,從而為陰血進入提供條件。
頭竅陰穴定位
二、足少陽+足太陽的交會穴
率谷、曲鬢、天沖、浮白、頭竅陰穴,均是膽經和膀胱經的交會穴。
那什么是交會穴?就是一個穴位上,有超過一條以上的經絡經過,這個穴位就稱為交會穴。如“三陰交”,這個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那么人體上到底有多少個穴位具有同樣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專業人員也不大清楚。經過我們統計,一共有89個穴位具有2條或以上的經絡通過。
頭竅陰的上一個穴是浮白,足少陽+足太陽交會于浮白,且二者均為陽經,按傳統意義上來說,其應該一個提升陽氣的大穴,前面幾個交會穴均是益氣升陽的功能,而浮白有其特殊性,在穴義的功效解讀上,卻強調了其“清熱除濕”之功能,啥意思呢,就是當氣血物質進入到了骨縫之中后,會帶走瘀滯的濕熱;頭竅陰的功效為“降濁去寒”這點和浮白穴還不完全一樣,降濁(和除濕同義)指的都是膽經的功效,而去寒(和升陽是同義)則是膀胱經的功效,只是效能上剛好相反,因此,刺激膽經上的頭竅陰穴,可同時調理足太陽膀胱經問題,可謂一箭雙雕。
三、醒腦
很多白領工作時間一長了,就會感覺頭發蒙和頭痛,發蒙是因為氣血中垃圾過多,氧含量低;而頭痛的原因很多,受寒是很重要一個誘因,如果你又頭發蒙又因受寒而頭痛,剛好是膽經和膀胱經的問題,因為少陽和太陽,都是升陽的,當氣血順著骨縫入腦后,就為帶來新鮮的陽氣,“降濁”是膽經的事,表現為醒腦;而“去寒”是膀胱經的事,表現為升陽緩解頭痛。而刺激頭竅陰的方法,主要是按摩、刮痧和拍打,當然也可以針刺的艾灸。
在我們以往解讀過的穴位中,大腸經手腕處的陽溪穴,同樣具有醒腦明目的作用,其功效與頭竅陰穴類似。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
降濁去寒
【主治】
頭痛,眩暈,頸項強痛,胸脅痛,口苦,耳鳴,耳聾,耳痛
五、總結
1、氣血入骨之竅
2、膽經+膀胱經的交會穴
3、醒腦
這正是:長時伏案頭發蒙,空調吹來陣寒風,頭暈頭痛何處解,頭竅陰穴療頭疼!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