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徐景藩的養生秘訣

?
【byb.cn】?
(摘自:華商健康)如今,我已84歲高齡,但仍思維敏捷、行動自如,堅持在一線為患者服務,而這些都得益于我“飲食有節、防怒戒滿、愉悅為貴、勞逸適度、絲竹琴聲、體育強身”的養生之道。
?
專家簡介
?
徐景藩 生于1927年,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2009年被授予“國醫大師”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脾胃病診療經驗集》等2部,曾參編《中醫內科學》、《現代中醫內科學》等4種教材。擅長治療脾胃病。
?
對于養生,我有一套獨特的方法——
?
恬淡隨緣 修心養性
?
●飲食有節 體育強身 勞逸適度
?
我認為,《黃帝內經》中所說的“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即是養生保健之道。我一貫主張飲食宜清淡,五味應適度,不要吃得過飽。平時我經常練習自己創造的松筋操、頸項操、呼吸操和眼保健操等,以達到強壯筋骨、抗老防衰的目的。此外,還應注意勞逸結合,按時休息。
?
●防怒戒滿 愉悅為貴 擅用膏方
?
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情志的太過與不及,都可導致氣血運行失常,臟腑功能失去平衡。我常說人生在世,有一顆平常心,學會“隨緣”二字,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即可消除諸多煩惱。此外,要有自信心但不能自滿。
?
我不僅十分注重心理保健,作為脾胃病專家,我還有獨特的養生膏方。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其主要表現為精力不濟、頭暈、腰酸、乏力等,當出現以上癥狀時,先要調脾胃,如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膏方(膏方是中醫師根據患者體質不同與病情的需要,選擇單味或多味藥物組成方劑,制成補膏,用以補養身體)等。
?
●讀書為樂 潑墨揮毫 絲竹琴聲
?
我認為,讀書養性是莫大之樂,特別是對中醫經典著作的各家學術,我反復閱讀,溫故知新,其中樂趣,難以言表。我把“心無機事,案有好書”作為養生座右銘。
?
除了讀書臨證,空閑時我還喜歡潑墨揮毫,臨摹名家法帖,曾經一氣呵成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字如行云流水、沉穩端莊。我認為書法為“紙上的太極、墨上的氣功”,可陶冶人的性情,修心養性,排除心中的憂慮和煩惱。從書法藝術中吸取精神營養,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享受。
?
自幼喜愛音樂的我,一生中沒有離開過樂器,業余時間也常拉拉、彈彈、吹吹。到了老年,我改學電子琴,學習、工作之余,自娛自樂,有益身心。
?
活到老,學到老,服務到老,是我一生的不懈追求,保持本色,提倡和諧,樂在自然,也是我所領悟的岐黃之道。
?
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根據我的實踐經驗,除了內服藥物外,還需配合外治法,效果較佳——
?
- [人物]虛擬養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許潤三:好心情勝過十劑良藥01-15
- [人物]老人測測血管年齡01-09
- [人物]于康:吃對食物不做軟胖子01-01
- [人物]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13
- [人物]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25
- [人物]酸痛尋阿是09-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