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竺:從赤腳醫生到衛生部長

陳竺多才多藝,喜歡拉小提琴和畫畫,還寫得一手好字,對中國舊體詩詞更是情有獨鐘。2007年元月《美國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發表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人員成功找到一種適宜口服治療糖尿病的小分子的消息。陳竺為此寫下一首《水調歌頭》:四代人,五載情,凝一笑。神農倘能再世,應悔嘗百草……從中不難看出陳竺身上流淌著一種浪漫的理想主義激情。
為了科研,陳竺放棄了許多愛好。他說,科學研究如同體育競賽,你必須去爭先。在他的生活中,幾乎沒有上下班之分,也沒有工作日與節假日之別。由于他們夫妻研究的領域很接近,但想法卻經常不一致,實驗室里的爭論往往會帶回到家里。為了保證在家里有片刻的放松,有一陣子他們約法三章:在家不準爭論科研上的事。“當然,這樣的約法也是很難執行的。”陳竺笑著說。
從專業人士到衛生部部長,從技術研究人員到行政管理官員,連陳竺的父親也認為兒子面臨考驗。
上任來,陳竺即遭受空前挑戰。先是汶川特大地震,他及時組織著名專家趕赴四川指導救治,采取“集中傷員、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重癥傷員死亡率和殘疾率;面對傷員眾多、傷勢嚴重的情況,衛生部協調組織專列、包機等向21個省、區、市轉運了1萬余名較重傷員,確保傷病群眾得到及時救治,創造了中外歷史上非戰時最大規模的傷員轉運壯舉。
在北京奧運期間,他提出做好應急醫療救治,兼顧涉奧和日常醫療保障工作,不斷加強興奮劑監管和食品用餐安全管理,確保運動員患者在就醫期間的用藥和飲食安全。全面、扎實的奧運期間醫療保障工作,使國際社會滿意,讓中國人民滿意。
接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發。全國衛生系統努力實現了篩查、診斷、治療、宣傳的全覆蓋,科學合理安排了醫療衛生資源,有力保障了對患兒的醫療救治工作。
醫療改革是一個世界難題,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陳竺說:“中國要建立一個能夠覆蓋城鄉人民的基本醫療保健制度。原則是要以人為本,就是要適合中國的國情,講究公平、效率和質量的統一,最終保證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需求,同時滿足不斷增長的不同層次的需求。”
- [人物]虛擬養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許潤三:好心情勝過十劑良藥01-15
- [人物]老人測測血管年齡01-09
- [人物]于康:吃對食物不做軟胖子01-01
- [人物]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13
- [人物]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25
- [人物]酸痛尋阿是09-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