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人物>> 陳竺:從赤腳醫生到衛生部長

陳竺:從赤腳醫生到衛生部長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08-11-27 09:10
【分頁導航】

  
?  【byb.cn?從一名自學成才的赤腳醫生,到血液病治療研究領域響當當的專家,再到中科院最年輕的院士,擁有傳奇經歷的陳竺在他不凡的人生履歷中又畫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第一個無黨派人士當選為國家衛生部部長。

  受命危難 直面醫改困局

  2007年6月29日,陳竺被任命為衛生部部長。7月3日晚,與中國科學院舊部下話別時談及醫改,陳竺坦言:“這關系到13億中國人的切身利益,責任重大。確實壓力很大,自己會慎重,慎重,再慎重。”

  “中國醫改如何定調,不是部長陳竺一個人能說了算的。但是作為衛生部門的一把手,能夠把眼光首先盯在疾病控制與預防上,充分顯示了陳竺是一個非常懂行的衛生行政官員。”醫改方案起草負責人之一的王虎峰教授評價說。

  2003年非典剛開始肆虐,陳竺就敏銳地組織科研人員進行研究。國家防治非典科技攻關領導小組成立時,陳竺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并因此被任命為副組長。

  5月13日,他奉命親率12名專家,奔赴廣州和香港。經歷這場“戰斗”后,陳竺對中國衛生體制的落后有了深切的感受。疫情平息后,他與2l位院士聯名給國務院寫了一份報告,呼吁加大公共衛生研究力度及改革公共衛生管理體制,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他多次直陳,中國應對醫學和健康領域的研究增加投入,少做一些“形象工程”:13億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藥解決,加強預防和保護環境是根本。


  從赤腳醫生起步

  1953年8月17日,上海市徐匯區日暉一村,一個孩童呱呱落地。擁有醫學博土學位的年輕父母陳家倫和許曼音為孩子取名“陳竺”,希望兒子能成長為寬厚仁達的有用之材。

  1970年,陳竺來到江西省信豐縣小江公社山香大隊的老圳頭生產隊,開始了6年的知青生活。當地農民回憶說,每天收工后,陳竺常點著煤油燈看父母寄來的醫學書到深夜。第二天天還不亮,他又起床趕在出工前讀英浯。

  父親陳家倫每月用1元錢買1本英文版的《中國建設》寄給陳竺,要知道那時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就七八元錢。陳竺把有關醫學的報道翻譯出來寄給父親。父親寄回的文章圈圈點點,修改得十分詳細。6年的“函授教育”,使陳竺打下了扎實的英語和醫學基礎。

  1973年,陳竺參加了高校招生文化考試。信豐縣2000多名考生中,陳竺的成績名列第二。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名列前茅的陳竺卻落榜了。他一度為此痛苦迷惘,但不久就調整過來了,繼續努力學習,埋頭生產。1974年,2l歲的陳竺正式開始了他的“醫學事業”——成為一名赤腳醫生。

  由于陳竺的表現突出,1975年,縣武裝部負責人推薦他到江西省上饒地區衛生學校學習。陳竺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畢業時各門成績全是優秀,留校任教。工作之余,他翻譯了數十萬字的醫學文獻。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