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斗士:現代人該如何抗癌養生?

?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章原博士師從國醫大師裘沛然教授,作為裘老先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人學散墨》執筆之一,深得裘老養生技巧之精髓。
?
章原指出,現代養生的最大誤區在于很多人身體有了病才想到養生,而中醫養生的至高境界當是“治未病”。《黃帝內經》中早有描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現代人養生注重飲食,卻較少關注精神調養。而在養生當中,最重要的卻是養心。“一生淡泊養心機”,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恐、驚,這是人的七種情志,過了頭就是七情過激。
?
都市人呼吸著被污染的空氣,吃著有毒的食品,過著工作緊張、人際關系復雜、缺少鍛煉、應酬過多、飲酒熬夜的不良生活,長期處于高壓、緊張、焦慮的情緒之中,五臟六腑難免不出現問題,從而導致神經衰弱、血脂高、血壓高、痛風、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產生。
?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2025年之前,發展中國家糖尿病患者會從8400萬增加到2.28億,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預計會從1.35億增加到3億。這都是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給國家衛生資源帶來巨大負擔。所以,養生不只是醫學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
因此,有機會放下工作,避開城市的喧囂,到遠郊、山林去居住、旅行,呼吸新鮮空氣、飲用甘泉,嘗食沒有污染的農家蔬菜,擺脫煩惱,放松情緒,鍛煉體魄,經常如此,不僅對健康有利,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失為一種調劑生活節奏的好辦法。
?
但更重要是,養生之人需要修正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努力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做到溫和、善良、寬宏、幽默。魏晉時期著名的學者和養生家嵇康在《養生論》中說:善養生者,“清虛靜泰,少私寡欲”,“忘歡而后樂足,遺生而后身存”。最后一句話特別富有深意:只有忘記了物質享受給人帶來的肉體的歡樂,而后精神上才會充實,只有擺脫了對生死的牽掛,而后身體才會健康。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