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風論篇第四十二

【byb.cn XJ】風論講的是什么?中醫為什么說“風為百病之長”,本篇將為您做詳細解讀。
中醫的風是一種風邪,是中醫的風寒暑濕燥火的外感“六淫”之首。是其它外邪的先導,通常為風熱,風濕,風燥,等。風為百病之始。
風邪的致病特點為:
1.易于侵襲陽位,如頭面,咽喉,皮膚腰背等,如傷風感冒
2.病位游移不定,如風疹,蕁麻診等,發無定處,此起彼伏,風痹之四肢關節游走性疼痛等
3.發病急驟變化無常,比如中風會引起肢體、語言的障礙
4.肢體異常運動,如四肢抽搐,抽風
精讀黃帝內經風論篇第四十二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愿聞其說。
岐伯對曰:風氣藏于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
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顫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于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脹而有瘍;衛氣有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癘者,有榮氣熱腐,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于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以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于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于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于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于邪者為腎風。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飲灑中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道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愿聞其說。
岐伯對曰:風氣藏于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
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顫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于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脹而有瘍;衛氣有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癘者,有榮氣熱腐,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于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以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于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于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于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于邪者為腎風。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飲灑中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道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