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北漂實習記28—中醫如何辨病

【byb.cn 管理員】編者按:我曾經遇到過很多的中醫養生愛好者,中醫的書沒少買,沒少看,也沒少實踐,最終的結果是,多少年以后,自己還是沒有找到方向,還在那原地踏步,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多是沒有領悟到中醫的"道",即中醫的精髓就兩個,一個是經絡,一個是陰陽。中醫治病,就是打通經絡和調整陰陽平衡。而所有的前提就是,如何來辨癥。磊根據自身學習中醫的情況,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他關于中醫辨癥的一些知識。

從2009年開始,我和別有病網站讀者中大部分人一樣,只是對中醫和養生有興趣,翻看了很多養生書,經常通過書本來判斷自己是何種體質,結合某種體質特殊癥狀,然后再往自己身上硬套。
2011年,當我報考了中醫專業以后,并和專業醫師跟診,專業知識框架日漸形成,并在不斷豐滿當中。學醫路上遇到不少養生發燒友,名醫大家的書籍也沒少看,看完了就照葫蘆畫瓢對自己給自己診病,我仿佛看到了兩年前的自己。他們有時問的一些問題,實在是令人汗顏,同時我也深感,"別有病"作為一個專業中醫養生網站,有必要跟大家普及一下中醫診病知識。希望借此拋磚引玉,大家都來說一說自己對中醫診病的看法,普及中醫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
周圍親朋好友在聽說我學醫以后,見面聊天總會問及關于中醫方面知識,然后說出自己是某種體質,該怎么去做?吃一些什么好?或者干脆直接說個病名或癥狀問怎么辦。每每遇到這種情況,俺往往先四診合參一番,根據患者癥狀體征,給予一些小方或者講些養生的理論。遇上無法見面只能靠電話咨詢的同學,直接說個病名或者癥狀,真心不敢輕易開方或下結論,因為面診、舌診、手診,這些是必不可少的診斷依據要素。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中醫是如何診病的?! 確切的說,中醫不診病,而是證! 那么,為什么中醫診的是證? 什么是證? 證和病的區別是什么?
- [網友]花溪:傾訴 讓咽痛消失06-09
- [網友]花溪:油拔排毒的具體方法02-23
- [網友]花溪:讓我們一起做油拔02-16
- [網友]花溪:糖尿病人的食譜07-10
- [網友]花溪:老公降糖記07-01
- [網友]宇峰:驚竦-竟從膝蓋里拔出...10-20
- [網友]花溪:節后的深度灌腸效果驚...10-14
- [網友]印善:體會春三月的"發陳"05-2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