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北漂實習記35-很多人是被病嚇死的

【byb.cn 管理員】編者按:人們常說,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嚇死的......而現實的案例就擺在在前。春節期間,磊回老家探望親戚,結果這事還真讓他遇上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去年年底,大伯因糖尿病晚期并發癥猝死,去世時只有58歲。按照傳統觀點60歲稱為"甲子",人能活到兩個"甲子"120歲,算是盡享天年。若未活到一個甲子,則為夭折。若按中醫角度判定,其猝死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糖尿病晚期導致肝腎衰竭所致。
我姑父三年前,也患上了中度糖尿病,聽到大伯因為糖尿病去世的消息后,姑父既悲傷又害怕。悲傷,是因為姑父和大伯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害怕是因為怕其步大伯的后塵。結果,由于過度悲傷、憂慮,導致血糖急劇飆升住院了。
放假回家,我到醫院探望姑父,僅僅在醫院住了五天,他的體重就銳減了12斤,兩眼無神,跟入院前判若兩人。住院期間,為了控制血糖,每天三頓飯只能吃些稀粥、面條。值班護士每天都會在不同時間段來采集血液,用來檢測血糖。出院前,姑父的十根手指指肚干癟并布滿了針眼,不忍直視。出院后,醫院給開了兩大包藥,夸張點形容,用扁擔扛著都不為過。
過年期間,愛好美食的姑父犯了難,為了防止血糖再次飆升,滋膩、大肉類的食物指定是不能吃的。走親訪友時,看著滿桌的美食卻不敢動筷子,只能吃些素菜沾點肉湯就著。年后家宴,老爸勸姑父別多想,偶爾吃點沒啥,我姑父道:"不是不敢吃,現在時代這么好,不想著多活幾年嘛"。
除了飲食極為注意控制之外,每天飯前飯后,姑父都要測試血糖。如若發現飯后血糖偏高,就會惶恐不已,惴惴不安。原本是肉體上疾病,到現在卻變成了心理疾病,這樣下去,疾病的自愈力就會大大降低。
古語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幾千年來,時代在變,科學技術在變,但我們的身體沒有變,我們的五臟六腑與幾千年前的一模一樣。
然而,在生活、飲食、穿著、學習、意識等各個領域都講科學的前提下,我們也想讓自己的身體"科學"起來,于是把健康交給科學的儀器,把日常生活交給科學家們的建議,一天8杯水,多少種多少粒的維生素,多少的礦物質、多少的碳水化合物……我們被科學牽著鼻子走,但我們健康嗎?在科學昌明的今天,為什么病種越來越多?為什么絕癥越來越多?
事實情況是,我們太相信科學這個"理"了,從而遠離了中醫這個"道"。然而中醫理論中包含有生命的至善原理即最高原理,這個原理就是生生之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陰陽平衡,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這與西醫注重看人體的器官、細胞、組織、數據、細菌這些靜止的、個體的物質有天壤之別。但許多人走進指標數據這個誤區,以為各種檢查指標正常身體就是健康的,體檢指標異常身體就是有病的。
指標和數據它是死的,是靜止的。但生命是動態的,氣血是動態的,人每時每刻都受"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影響,一周前的檢查結果不能說明一周后的身體狀況。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過: "人不可能兩次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 那么,人的健康狀況又何不是因時因地改變的呢!?
身體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生一些小病或者大病,它們是我們身體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溝溝坎坎,正確的面對疾病,不要仇視、放大疾病。臨床上經常碰到一些年輕的患者,他們因患有一些很小的病,擔心、抑郁,甚至恐懼,比如:胃部疼痛、頭發早白、口臭等等,也就因為這點小病,而深感自卑,不愿意出門與人交往,整日呆在家里上網,封閉自己,有的甚至擔心這些病是腫瘤的前兆。千萬不要帶著放大鏡來看疾病,將一個很小的問題無限放大,這樣人就會被某個格局限制住,疾病的治愈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在大學跟診期間,曾經遇見過一個事例,直到現在我記得很清。有位患者被懷疑是腫瘤,做完檢查以后,第二天來取片子。恰好坐診的醫生不在,就把CT片拿到別的科室幫忙看一下,有位年輕的醫生看完后表情緊張道:"哎呀,你這個不好,是肺癌啊!這種情況一般只能活半年",患者聽后當場暈了過去。
事后醫院內的老大夫知道了此事后,嚴重批評了那位年輕大夫,老大夫道:"人生無常,你能確定你能活多長時間?你憑什么說人家只能活半年!你有什么資格給人判定生死期呢"?年輕醫生聽后低下了頭。結果,才過倆月,被診斷為肺癌的患者就去世了。當被告知為罹患腫瘤的那一刻起,病人腦海里只有"我只能活半年"這句話,慢慢就會被這句話給擊倒了。
人的一生就好像爬一座山,總會遇到一些小溝小坎,邁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不要站在溝邊,不敢邁步,如果因此而停步不前,你的人生之路也將停滯不前。醫生診病也是如此,為患者解決疾苦,醫生只是起到一個"幫助"的角色。健康不能交給任何人,只有自己愛惜身體,主宰身心才能長久安康!
【別有病網點評】
中醫認為,思傷脾,恐傷腎。當人面對重大疾病時,思慮過度,必然導致無法進食,這就傷了脾;而過度的恐懼,則又傷了腎。腎為先天之本,而脾是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之本,都傷了,你說這人還有救嗎?所以,當人面臨重大疾病時,首先不要被疾病嚇倒,同時又要積極面對。即在戰略上藐視,在戰術上重視。
- [網友]花溪:傾訴 讓咽痛消失06-09
- [網友]花溪:油拔排毒的具體方法02-23
- [網友]花溪:讓我們一起做油拔02-16
- [網友]花溪:糖尿病人的食譜07-10
- [網友]花溪:老公降糖記07-01
- [網友]宇峰:驚竦-竟從膝蓋里拔出...10-20
- [網友]花溪:節后的深度灌腸效果驚...10-14
- [網友]印善:體會春三月的"發陳"05-21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