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人物>> 劉逢軍:甲午年立秋養生

劉逢軍:甲午年立秋養生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14-8-7 09:48
    【byb.cn 】(來源:大道堂)甲午年公歷8月7日(農歷七月十二日)22:02:28立秋。此刻,太陽到達黃經135°,北斗指向西南。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標志秋季的開始。古人把立秋當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中醫時令養生也把立秋當做大節氣。立秋是陽氣“生、長、收、藏”四種變化的“收”的開始。從立秋之時起,萬物的陽氣由向外向上發散的狀態轉為收斂。

 

  一、時令分析

 

  甲午年的中運是土運太過,土主濕,濕氣掌控全年整體局勢。主管上半年的司天之氣是少陰君火,導致氣溫濕熱。主管下半年的在泉之氣是陽明燥金。每年的“在泉之氣”是“司天之氣”的報復之氣,即上半年濕熱到什么程度,下半年濕寒就會到相對應的程度。

 

  大暑至秋分的60天,即7月23日至9月23日是甲午年的四之氣。這段時間中運及主氣、客氣均為太陰濕土。“三濕”重疊導致了這段時空的濕氣過重。“土克水。”土氣過盛,水必受克。五行之中“腎為水”。所以在四之氣的時段,包括人在內的動物,腎的功能受到抑制,各類因腎引起的不適之癥增多。


  二、養生要點


  由于下半年在泉之氣是陽明燥金,對濕氣有一定的減弱作用,但會使濕氣的溫度變涼。偏涼的濕氣對人的筋骨和脾胃侵害較大,一些人會出現腿腳痛或腫;脾濕困停運或腹脹或全身酸懶無力等證。故甲午年秋季養生需要注意去濕寒。


  (一)飲食起居


  秋季起居宜早睡早起,即一日立冬(21點)睡,避免陽氣被傷,次日驚蟄(5點)起床,促進少陽之氣的生發,尤其年老體弱及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應在一日寒露(19點)早睡為好。


  1.早起茶灸。早起茶灸出汗多少根據個人體質。偏實熱者可大汗散熱;偏虛寒者汗出即可,不宜大汗淋漓。立秋后一日內茶灸的時間不宜過晚,酉時后茶灸易影響陽氣的收藏。脾胃虛寒者可于茶中加姜絲或姜片。


  2.香料去濕寒。全身各部位出現因寒濕引起的不適,可用香料袋外敷。

  3.忌食生冷。因此階段濕氣較大,易傷脾胃陽氣。唇淡舌胖,常伴腹瀉便溏者,忌食生冷食物為宜。胃寒涼時及時飲紅糖姜水。注意健脾燥濕,宜喝薏米紅豆粥及食用茴香、香菜等具有揮發香氣的蔬菜。

  4.熱者斂陽,虛者補氣。臉紅血熱或肺熱者,申初后注意養肺腎陰,斂陽歸腎;虛寒明顯者補氣需慎重,寧可不足,不宜太過。

 

    (二)運動鍛煉


  立秋后人體的水分由走汗道為主,轉向走尿道為主,故運動以微汗為度;運動宜在每日秋分(18點)前;每日的寒露(19點)后不宜外出散步甚至做劇烈運動。秋季可行適當的按摩、拍打等活動,以不泄陽氣為宜。


  望各位養生愛好者在立秋節氣到來之時,實者抓緊收斂臟腑陽氣,虛者適當補養臟腑元氣,補瀉得當,增強體質,為秋天的收與冬天的藏做好準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