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喧鬧的醫院&300萬國人過早死

【byb.cn 】(來源:何裕民博客)我經常被邀請去各大醫院會診,看看病人,感觸越來越深!說今天的醫院如同喧囂的車站碼頭,集市菜場,一點不為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應該十分莊重、寧靜、神圣的生命休整場所,卻比什么地方都來得喧囂浮躁。
2015年春節前與幾位老醫生一起吃飯,一位著名大醫院退休了的老院長,年過80旬,因肺部感染,住了一次自己曾經一手管理并發展起來的醫院,感慨萬千!有學生輩的院領導來看望他,并謙虛地咨詢他意見。他說他直搖頭,今天的醫院,看不懂,看不懂!不能接受,完全不能接受。這哪像是醫院,就像是城鄉結合處的農貿市場!
其實,這只是我們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集體無意識地喧囂,個個焦躁不安,踮起腳尖拼命追趕,卻不知趕往何處,因而神魂不寧,身心分離。其結果是百病倍增,醫院人滿為患。不是嗎?就在前不久(2015年1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了《2014年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現狀報告》。該權威報告稱:超過300萬中國人過早(70歲以前)死于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癌癥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問題。
三年前(2012年1月),陳竺還在衛生部部長任上時,呼吁要警惕“中國正處于慢性病井噴前期”。同月(僅稍早于此),世界銀行發出“慢性病在中國已進入高增長狀態”的警示。而在當年官方召開的關于慢性病防控的會議上,專家報道說中國每年新增慢性病患者1000萬人,每天都有18000人因為慢性病而死亡。慢性病“井噴”之嚴重性,可見一斑。而且,據權威專家分析,這些慢性病患者中的絕大多數(占70%以上),生病都是病人自身“創造”的。
很明顯,大醫院林立,人滿成災,300萬人早死,都只是透出一個訊息:中國人到現在還是沒有活明白——平素不尊重自己的命及自身康健;生了病,只會(或者說“只能”)把命交給那些并不那么可靠的醫院、醫生及藥物。而對加強自我防控,包括開發自我防范疾病能力,無動于衷!須知,醫生及醫院可靠與否,也可以從醫生自己的平均壽命看出來。他們都沒法活得比常人長(至少有研究揭示:西醫師的平均壽命短于當地大眾的期望壽命;而中醫師長于期望壽命),那你又憑什么將生死大事及疾病管控權完全交給他們!
記得70年代時,我們剛剛做醫生,偌大的龍華醫院次序井然,靜悠悠的,病人也不少,但遠未人滿為患。上海其他一些大醫院的情況也差不多。當時,人們生活的并不怎么富庶,但卻比較安逸,心態相對平和。
而今天你到上海的任何一家大醫院,都會憋得喘不過氣來。提著CT片,匆匆而行的,宛如最熱鬧的大街上趕著上班的人們。病房的過道上,臨時病榻擠滿了所有空間。今天,只要是大醫院門口,一定是車輛最堵的,交通擁塞,往往寸步難行。只要是大醫院,里面一定是沙丁魚樣的人罐頭,人擠人的。只要是大醫院,都是充滿了喧鬧和焦躁的。
我2013年底去了加拿大,在溫哥華市特地去了列治文中心醫院(該醫院類同與上海的區中心醫院),多年前還去過巴黎及倫敦的一些大醫院,這些醫院的寧靜、安詳而有序,使我想起了70年代的龍華醫院(盡管當時龍華醫院的硬件差多了)。對比之下,簡直無語!
現在,一切都過去了,醫院徹底“煥然一新”了!中國大城市中,最豪華的也許就是大醫院了,最繁忙的也是大醫院了,最喧囂的或許還是大醫院了。而且,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天天與高精尖醫療設備及醫療健康知識打交道的醫生,他們的命卻也都不長,低于當地的期望壽命。
一種解釋是:較之70年代末,人口的確是增加了。但是生病的比率卻呈現出幾何級數般的倍增,人口充其量只是加法式的略增而已!
這里面,難道沒有更深層次的因素值得我們好好檢討、好好分析、好好反思一番嗎?
至少,我們要大聲地說:就醫院和醫療來說,問題太多了!筆者曾以今天的醫學本身“病了”為題,發表過刺耳的批評!她病得不輕——她的導向錯了,價值觀錯了,她的導向就是治“好”?。氈?,很多病是治不好的,因此,哈斯廷斯中心強調要從對疾病的“治愈”,轉向對患者的“呵護”),她的評價硬指標就是門診量、住院人數、醫院營收,論文發表數量、得獎數量及級別等。
其實,辯解者可以說:醫院只是喧囂浮躁社會的一個角落而已,醫院也得生存,你也沒法讓她置身度外。也正因為這樣,處于陀螺中心拼命旋轉的醫生們,心身康寧難求,自我身體/生命難保,故折壽者不少,期望壽命短于民眾!
既然求醫學改弦更張很難,那么,退而求次,蕓蕓眾生應學會善待自己。須知,生命和健康是至高無上的,我們卻無意中蔑視了她,冷漠了她。因此,她對你的淡漠不以為然,開始懲罰你了。
醒悟吧,別再把賭注全都壓在了醫學、醫院及醫生身上了!他們不是圣徒,他們也只是在熙熙攘攘中謀生的,且并不十分可靠。因為很多情況下,他們連自身的康寧及壽命都難保!
- [人物]虛擬養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許潤三:好心情勝過十劑良藥01-15
- [人物]老人測測血管年齡01-09
- [人物]于康:吃對食物不做軟胖子01-01
- [人物]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13
- [人物]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25
- [人物]酸痛尋阿是09-13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