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018偏歷:下肢水腫之要穴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說到了大腸經的第五穴陽溪,它是明目醒腦之穴。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如水塔,氣血自上而下至肢體末端,而大腸則相當于回水管,它將肢體末端的氣血再輸回到心臟,從而完成一個循環。

如果人體的氣血都跑到下肢去了,頭面部必定會血供不足,從而導致視物模糊,頭腦發僵的情況,此時刺激陽溪穴,會促進氣血快速補充到頭面部,故此有明目醒腦的作用。
今天,我們繼續沿大腸經的循行路線上行,至第六穴--偏歷,它是治療下肢水腫,排除濕氣的要穴,我們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一、大腸經之絡穴
偏歷的名字很有意思。
偏,與正相對,偏離之意。
歷,經歷。
偏歷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偏離大腸正經而行。
本穴物質為陽溪穴傳來的炎上之氣,行至本穴后因進一步受熱膨脹并向外擴散,而由于肺經所處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氣不足,所以本穴的膨脹擴散之氣偏行肺經,故名偏歷。換言之,偏歷穴在大腸經的循行上因膨脹而走偏了,一部分偏到肺經上去了。
在別有病網的針灸穴位庫中,包含“偏”和“歷“的字,除偏歷之外,361個穴位中都沒有,想想看,這個穴位名起的也真夠偏的。
偏歷穴,是大腸經的絡穴,也是15絡絡之一。

那什么是絡穴呢?絡,有聯絡、散布之意。十二經脈的絡穴位于四肢部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發于鳩尾,督脈絡發于長強,脾之大絡出于大包,合稱十五絡穴。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凡是15絡之穴,大都有“破缺潰散聯絡”之意。
二、偏歷穴是治下肢水腫的要穴
很多的白領,尤其是那些坐辦公室的女性,經常會有下肢水腫的情況,尤其是到了下午,這種情況更為明顯。下午3-5點是膀胱經當值,5-7點是腎經當值。中醫認為,腎主二便,換言之,腎主膀胱和大腸。無論是膀胱和大腸,都是排泄廢物的,而肺與大腸相表里,因為偏歷穴是大腸經有絡穴,到此處破潰了,絡到肺上去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又具有肺的”治節通焉“的功效了。
這種一到下午就產生的下肢水腫,不是因為腎出了問題,而是經絡堵了的結果,尤其是大腸經這種氣血回流不暢,沉積于下肢引起的,所以,刺激偏歷穴,在助于加強氣血的回流。
前面已經說了,此穴為手陽明經絡穴,其脈氣直接與手太陰肺經相通,可調理肺與大腸兩經經氣,治療兩經病變。
肺為水之上源,偏歷即可借宣散肺氣,清利水之上源,以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泄陽明經氣,加強發汗以祛除水濕,達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腫之苦。
為什么下肢水腫會刺激手臂上的穴位呢?這正是中醫的辯證施治法,”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中間病兩邊治“的道理。
【功能】
清瀉陽明、通調水道
【主治】
中醫病癥:目赤,耳鳴,鼻衄,口眼歪斜,牙痛,喉痹,咽干,頰腫;小便不利,水腫;癲疾,多言;肩膊肘腕酸痛,瘧疾等。
西醫病癥:鼻出血,面神經麻痹,扁桃體炎,前臂神經疼,結膜炎,耳聾,耳嗚,牙痛等。
三、總結
1、大腸經之絡穴,與肺相絡
2、治療下肢水腫之要穴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