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076內庭:口臭痛經

【byb.cn 人體管道工】上回書說到了足陽明胃經第43穴陷谷,它是治療鼻炎的特效穴。今天,我們繼續沿胃經的尋行路線前行,解讀其第44穴內庭,它對緩解口臭、痛經都有較好的效果,咱們還是先來說文解字。

一、庭院內的小潭
內,里面也。
庭,庭院也。
內庭,名意指胃經的天部之氣在此散熱冷降。本穴物質既有陷谷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又有厲兌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經水由本穴順流至厲兌穴,天部的水濕之氣則急速散熱而冷降于地,降地之水局限在本穴之內,氣血生于胃經亦回于胃經,如在庭院之內運動,故名內庭。


內庭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如果直譯,就是庭臺內的小潭,這種情況,在江南水鄉很常見,如下圖:

取象比類,是中醫常用的手法,尤其是在穴位的命名上更是如此。大家注意一下上圖內庭穴所在的位置就明白了。它是在腳的二、三指之間的骨縫里,從胃經的循行方向上,相對它的上一穴陷谷來說,內庭的前方,剛好遇到一個小“水壩”(腳蹼),所以,經水受這個小“水壩”的阻擋,就被窩在這個骨縫中,流動出現障礙,就好比庭院里的小潭,遠不如大江大河的水流速快,這個道理都是相通的,故名內庭。
我們搜索別有病網針灸穴位庫發現,以“內”命名的穴位,涉及到了2條經脈的2個穴位,和4個經外奇穴:
胃經:內庭
心包經:內關
經外奇穴頭頂部:內迎香
經外奇穴下肢部:內膝眼、內踝尖、里內庭
而以“庭”命名的穴位,則涉及到了3條經脈的3個穴位,和一個經外奇穴:
二、12天星穴
在我們已經解讀過的穴位中,大腸經曲池、合谷和胃經的足三里,都是12天星穴。那到底什么是十二天星穴呢?
簡而言之,這十二個穴,就是361個穴位之中的穴中穴,換言之,它是精華之中的精華。具體是怎么一回事呢?

《黃帝內經》中記載,說人身上有十二經絡,以應十二個月,有三百六十五節,以應一歲,其實就是說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個。穴道數量在歷代的發展中,慢慢地累積,到明朝的《針灸大成》,就已經記載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分布在十二條“正經”和任、督兩條脈上;每一個經絡上的穴道數量不一,例如膀胱經上最多,有六十七個穴道,心經、心包經最少,各有九個穴道。穴道的數量那么多,臨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選用?
明朝的一位醫生因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發展了十二個穴道,在《針灸大成》中稱之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十二個穴道都是在“正經”上面,而且都是屬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絡穴或大關節上的穴道等,臨床應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幾乎這十二個穴道,已經可用以治療全身所有的疾病。
《針灸大成》里面收錄編成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它的總訣是這樣寫的,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環跳與陽陵,通里并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span>
就是說雖然有三百六十個穴之多,不出這十二個穴,只要補瀉的處方正確,就什么病都能治了。而且還說治病有如神靈,應手即愈,就像用熱水潑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還說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傳授的。因此,針一扎進穴道,連金鎖都可以打開。在這個歌訣里面還有:古人傳授任何一種技藝都是師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師父的,所以歌訣說: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就是說,只能夠教給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凡是被列入12天星穴的穴位,均為萬金油之穴,也就是什么都管,管的功能很多,足三里就屬于此。中醫針灸《四總穴歌》說:“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這里說的肚腹三里留,指的就是,但凡肚腹的問題,都可以找足三里來解決,可見其萬金油的作用有多大。
三、60五輸穴之滎穴其性屬水
內庭穴是60五輸穴的成員,它是胃經的“滎穴”,其性屬水。那何謂“滎穴”呢?
十二經在肘膝關節以下各有五個重要經穴,分別名為井、滎、輸、經、合,合稱“五輸穴”,共記60個。有關記載首見于《靈樞。九針十二原》:“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靈樞。本輸》則詳細地闡明了各經井、滎、輸、經、合各穴的名稱和具體位置。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為古今醫家所重視。臨床上如下:
井穴,可用于治療神志昏迷;
滎穴,可用于治療熱病;
輸穴,可用于治療關節痛;
經穴,可用于治療喘咳;
合穴,可用于治療六腑癥證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即“所出為井”。
“滎”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的部位,即“所溜為滎”,意指為脈氣至此漸大,猶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輸”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為輸”。
“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以上,喻作水流變大,暢通無阻,是經氣正盛運行經過的部位,即“所行為經”。
“合”穴,多位于肘膝關節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匯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于臟腑的部位,即“所入為合”。其臨床應用,《難經·六十八難》曰:“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因內庭是胃經的滎穴,其性屬水。滎穴的經水是由小變大,“所溜為滎”,有漸漸匯聚的作用。在五行之中,脾胃皆屬土,腎屬水,而內庭在60五輸穴中其性又屬水,這樣它就成為了“土中水”。中醫認為,土是克水的,但如果脾土運化失調,土就克不水,會導致腎水泛濫,比如便秘、腹瀉、小便不利的問題,因腎主二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內庭的“土中水”還是一定意義的,揭示了脾土與腎水之間的關系。
四、口臭和痛經
在前文中,我們了解到了內庭穴所處的位置。因其接近胃經的終點(厲兌),又因其深陷2、3腳指的骨縫中,受腳蹼這個小“水壩”的阻擋,導致經水不易順暢下泄,形成了一個小“水潭”。胃氣降不下來,胃火就會頂在上面,導致口臭的發生,而刺激該穴,可以將腳蹼這道“攔阻壩”削平,幫助經水順利下泄,胃氣下降后,頂在口腔中的口氣就自然而然去掉了,這叫“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健康一線 內庭 降胃火去口臭

健康一線 內庭 艾灸治痛經
內庭穴,除了可以降胃火,還可以緩解痛經。這可能與其為60五輸穴的成員,其性屬水有關。畢竟,腎主水,而中醫認為腎主生殖,有的類型痛經是因為胃氣不降,胃火頂在上面造成的,這也屬于中醫的上病下治法。
五、總結
1、庭院內的小潭
2、12天星穴
3、60五輸穴之滎穴其性屬水
4、緩解口臭和痛經
這正是:口若懸河氣沖天,掀翻佳人唇齒間,只因胃氣下泄阻,內庭除臭不再難!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