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中醫為中國對世界貢獻之首

近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次歧視、消滅中醫的沉痛教訓。
盡管中醫藥教育長期以來以“祖傳師承”、“開辦學校”兩種方式在民間延續著,但在1922年北洋政府時期頒布施行教育系列方案時,中醫藥學就被排斥于正規教育體系之外,此舉曾引起中醫界的抗爭,引發了近代中醫抗爭運動。國民黨政府在1929年曾提出“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的方針;1936年又提出“國醫在科學上無根據”,一律不許執業的謬論。國民黨當局始終也沒有同意中醫辦教育。
?
隨著西學東漸,特別是抗生素等藥物的產生和應用,西醫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診療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傳統的中醫藥學臨床應用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如何認識中醫藥,怎樣利用中醫藥,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現實問題。毛澤東在充分肯定中醫藥學的同時,也指出了中醫藥學的歷史局限性,即缺少現代科學的解釋,應加以提高。他說:“看不起中醫是不對的,把中醫說得都好、太好,也是錯誤的”,“我們對中醫必須有全面的、正確的認識,必須批判地接受這份遺產,必須把一切積極因素保存和發揚”。
?
新中國成立初,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對立的傾向。一是有些人對中醫抱著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說中醫“不科學”,中藥“不衛生”。二是在中醫界內部,有些人把中醫神秘化,認為中醫“百病皆治”、“完美無缺”,不需要用現代科學、也不能用現代科學方法來加以整理和研究。因此,團結中西醫的方針在新中國成立后的頭幾年里,衛生部門領導也一直沒有認真執行。
?
當時,由中央衛生部直接領導的中醫師資格審查,僅就華北地區68個縣來講,竟有90%以上的中醫師被認為是“不合格”的。對中醫師的考試,由于多為西醫內容,使得大多數中醫師被淘汰。如在天津中醫師考試中,其結果僅有1/10的中醫師通過。在高等教育中沒有中醫藥這一學科,使得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問題沒有著落。
?
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認為中醫不科學而歧視、排斥中醫的現象,毛澤東在1954年就及時糾正說:“中醫對我國人民的貢獻是很大的,中國有六萬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民所以能夠生衍繁殖,日益興盛,當然有許多原因,但衛生保健事業所起的作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這方面首先應歸功于中醫。”他又說:“中西醫比較起來,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而西醫傳入中國不過幾十年,直到今天我國人民疾病診療仍靠中醫的仍占五萬萬以上,依靠西醫的則僅數千萬(而且多半在城市里)。因此,若就中國有史以來的衛生教育事業來說,中醫的貢獻與功勞是很大的。祖國醫學遺產若干年來,不僅未被發揚,反而受到輕視與排斥,對中央關于團結中西醫的指示未貫徹,中西醫的真正團結還未解決,這是錯誤的,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錯誤一定要糾正。首先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思想上要改變。”
1955年,毛澤東在一次會上又嚴肅指出:幾年來,都解放了,唱戲的也得到了解放,但是中醫還沒得到解放。中醫進修西醫化了。看不起中醫藥,是奴顏婢膝奴才式的資產階級思想。
為了全面糾正影響中西醫團結的錯誤傾向,毛澤東和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54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轉國務院文委黨組《關于改進中醫工作的報告》。衛生部于1955年2月2日發出《關于取消禁止中醫使用白紙處方規定的通知》,旨在取消對中醫行醫的限制。1956年11月27日,衛生部發布了《關于廢除中醫師暫行條例的通令》。《通令》稱:本部在1951年5月1日公布的《中醫師暫行條例》,與黨的中醫政策精神相違背,使中醫工作受到嚴重損害,特此宣布廢除。
1954年下半年,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各大醫院,開始吸收中醫參加工作,并設置中醫門診和中醫病床,公費醫療也明確規定中醫看病吃藥準予報銷。據1958年統計,當時全國已建立了300多家中醫醫院。在黨的中醫政策的指引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衛生行政機關,吸收中醫參加領導工作并設置中醫管理機構,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中醫的政治地位。?????
?
- [人物]虛擬養老 云端陪伴03-15
- [人物]許潤三:好心情勝過十劑良藥01-15
- [人物]老人測測血管年齡01-09
- [人物]于康:吃對食物不做軟胖子01-01
- [人物]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13
- [人物]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25
- [人物]酸痛尋阿是09-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