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人物>> 毛澤東:中醫為中國對世界貢獻之首

毛澤東:中醫為中國對世界貢獻之首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10-6-6 08:23
【分頁導航】


  中國的針灸,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針灸的起源,可能比藥引還要早,是我國最寶貴的醫學遺產之一。針灸療法以操作簡單、應用廣泛、療效迅速、安全經濟等特點,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針灸療法在中國人民對疾病的斗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促進了我國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但是,自西醫傳入中國以來,由于崇洋媚外思想的影響,有一些人忽視廣大人民群眾對針灸治病的實際需要,一味地說中醫針灸“落后”、“不科學”,是“土東西”,全盤加以否定。

?
  毛澤東熟讀史書,對歷史上針灸的治療作用非常了解。他在讀司馬遷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時就知道,約在公元前5世紀的扁鵲,用針刺法使昏迷不省人事的“尸蹶”病人蘇醒過來,經過其他綜合治療,使病人完全康復,被譽為“起死回生”的妙術。《后漢書·華佗傳》里,也記載有華佗用針灸治曹操頑固的“頭風”。毛澤東在讀《舊唐書》時,熟悉名醫甄權的傳記,當時魯州刺史庫狄苦于“風痛”,兩手無法拉弓射箭,雖經不少醫生治療均未奏效,后請甄權診視。甄權認為只需針刺一次即能痊愈。果然在針刺“肩髁”穴后,兩手即能引弓而射。《宋史·許希傳》里也講到宋仁宗的病被許希用針刺醫好。這些史書所述,都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世紀以后,清政府對針灸療法蠻橫地加以排斥和打擊,并于1822年下令永遠停止在“太醫院”中施行針灸療法。從此針灸被當成“土東西”而被忽視。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張對包括針灸術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加以批判地吸收繼承。他認為:“針灸是中醫里的精華,要好好地推廣、研究,它將來的發展前途很廣。”

?
  1955年4月,毛澤東在杭州邀請著名針灸專家、衛生部副部長朱璉一道吃晚飯。在跟朱璉談天的時候,毛澤東說起了她的《新針灸學》一書。這本書是3月23日送呈毛澤東的。毛澤東不但全看了,而且頗為贊同其中說到的針灸與現代醫學理論發展的關系。毛澤東對朱璉說:“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理論,對針灸治病的神秘提供了解釋的鑰匙。反過來針灸又能夠給它提供豐富的實際材料。如進一步研究,一定可以發揮更大的效果,豐富與充實現代的醫學,研究針灸,對醫學理論的改革將發生極大的作用,是嗎?”他征詢朱璉的看法,朱璉肯定地回答說是的。毛澤東也頻頻點頭:“很好,醫學理論的確要改革。”


  開飯了,菜有幾盤,卻不奢侈。大家都舉起面前的酒杯。毛澤東也站起來,舉杯說:“今天——”他沉吟著,該說什么祝酒詞呢?


  葉子龍接過話說:“今天祝各界大團結萬歲。”


  毛澤東說:“不是。今天——是祝針灸萬歲!”他環顧幾個在座的大夫,自己先喝了一口酒,接著說:“你們不要以為針灸是土東西。針灸不是土東西,針灸是科學的,將來各國都要用它。”


  他打手勢讓大家都坐下,自己也放下了酒杯,接著說道:“中醫的經驗,需要有西醫參加整理,單靠中醫本身是很難整理的啊。”


  在毛澤東的鼓勵和支持下,朱璉著的《新針灸學》被譯成數國文字,在國外出版發行。在毛澤東“針灸是科學的”正確思想指引下,中國的針灸療法獲得了飛躍發展。針灸不僅在民間廣泛地流傳和應用,滿足了人民群眾醫療上的需要,而且不斷走出國門,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重視和信賴。


  1971年7月,美國《紐約時報》駐華盛頓辦事處主任詹姆斯·雷斯頓來華訪問。《紐約時報》是美國的一份大型傳統日報,以及時、準確、權威而著稱。該報十分重視選擇頭版要聞,對于較長的文章,經常是第一段登在頭版,其余部分則登在后面。詹姆斯是美國資深記者,擅長時政報道,獲過多次新聞大獎。這年7月,詹姆斯被派往中國采訪,在北京參觀了很多單位,包括到中醫院參觀針灸治療。他在訪問中不幸患上闌尾炎,在北京一家醫院接受闌尾切除手術治療。當時周恩來指示:一定要把手術做好,千萬不能感染。術中使用的是常規藥物麻醉。術后他感到腹部不適,便接受了針灸治療。回美國后,詹姆斯于7月26日在《紐約時報》頭版發了一篇報道,標題是《現在讓我告訴你們我在北京的手術》,頭版只登了一小段,而文章的主要部分登在第6版上,正題為《現在讓我告訴你們我在北京的闌尾切除手術》,文章占了將近一整版,并配有作者訪問北京一家中醫院針灸診療室的照片。詹姆斯當時已經62歲,由于他的不平凡的經歷和《紐約時報》在新聞界中的地位,在一般美國人心中,像這樣的記者寫出的文章可信度是極高的。動手術可用小小的銀針來麻醉,病人不覺疼痛,還可治療好多病,沒有毒副作用,這在西方可是從來沒有過的神奇事。當時又正值白宮剛剛宣布尼克松總統將于1972年訪華,美國公眾對東方大國——中國有一種神秘感,從而使針灸醫術的神奇療效在美國民眾中引發了濃厚興趣。


  1972年,尼克松首次率團訪華,參觀了中國的“針刺麻醉”胸外科做肺切除手術,神經外科做顱腦腫瘤的切除手術,看到病人都在清醒的狀態下接受開胸、開顱等大型手術,感到十分驚奇,難以理解。在向尼克松贈送的禮品中,還有一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國針刺麻醉》一書。代表團返美后紛紛宣傳“針刺麻醉”的神奇,再一次引起美國民眾的濃厚興趣,特別是美國醫務界對中國針灸醫術開始有學習的愿望。中醫針灸也隨之傳入美國,并在世界上產生了“中醫熱”和“針灸熱”。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中醫藥機構,中醫藥正逐步走向國際化,實現了毛澤東的夙愿。(游和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