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說內經素問05陰陽應象大論篇③半死半生

【原文】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點評】此段說的是診脈觀病的情況。
①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先別陰陽,別在這里當辨別講;部分,指病存在的部位。
②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喘息,指呼吸;所苦,指病人痛苦之處;
③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權衡規矩,脈學術語,指冬秋春夏四時相應的脈象。《脈要精微論》曰:以春應中規,言陽氣柔軟;以夏應中矩,言陽氣盛強;以秋應中衡,言陰升陽降,氣有高下;以冬應中權,言陽氣居下也;病所主,指病的病發生在何處;
④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尺寸:脈學術語。指寸口脈分三部的名稱。橈骨莖突處為關,關之前(腕端)為寸,關之后(肘端)為尺。寸關尺三部的脈搏,分別稱寸脈、關脈、尺脈。《脈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關為界。”
診脈的寸關尺示意圖
⑤無過以診則不失矣:無過,沒有過錯;不失,沒有過失。
【整段翻譯】所以善于診治的醫生,通過診察病人的色澤和脈搏,先辨別病癥的屬陰屬陽;審察五色的浮澤或重濁,而知道病的部位;觀察呼吸,聽病人發出的聲音,可以得知所患的病苦;診察四時色脈的正常是否,來分析為何臟何腑的病,診察寸口的脈,從它的浮、沉、滑、澀,來了解疾病所產生之原因。這樣在診斷上就不會有差錯,治療也沒有過失了。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