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說內經素問10五臟生成之五色五味篇

【原文】
諸脈者,皆屬于目;諸髓者,皆屬于腦;諸筋者,皆屬于節;諸血者,皆屬于心;諸氣者,皆屬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臥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為痹,凝于脈者為泣,凝于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氣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
【點評】此段重點解釋了,人體的各種外面的東西,比如,目、髓、筋、血、氣的來源,強調了臥則血歸于肝的重要性。
①故人臥血歸于肝:這句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臥剛血歸于肝”。肝是人體的化工廠,它負責排除人體的毒素。當人臥倒時,分布于四肢的氣血,就會回流肝藏進行解毒。因此,人如果想睡覺,趴著睡,遠不如躺倒睡來的舒服。同樣,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也符合了人體肝膽排毒的時間,所以熬夜是被養生專家所禁止的。
② 指受血而能攝:攝,拿,吸取:~取。~像。~影。~食
③痹:痹癥:中醫指由風、寒、濕等侵襲肌體導致肢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癥。
④泣:與澀為同義詞。
⑤厥:氣閉,昏倒:昏厥;痰厥
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人體的氣血是動脈出,靜脈回流。就好比暖氣片,有出水管,就要有回水管一樣。如果返回的線路受阻,人體就會發生痹厥。痹厥:肢體疼痛麻木之病。空:指皮膚腠理之間的空隙。
⑦大谷:人體部位名。指肌肉間呈現大的凹陷處、大關節。谷,筋骨、肌肉之間相互接觸的縫隙或凹陷部位,其中大的稱谷或大谷,小的稱溪或小溪。《素問·氣穴論》云:“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 《素問·五臟生成篇》云:“人有大谷十二分。” 張介賓《類經八卷·經絡類二十一》注:“大谷者,言關節之最大者也。節之大者無如四支,在手者肩、肘、腕,在足者髁(踝)、膝、腕(髖),四支各有三節,是為十二分。分,處也。”
⑧少十二俞:少,減除之意;十二俞,人體后背的十二個俞穴。
⑨衛氣:由飲食水谷所化生的悍氣,行于脈外,具有溫煦皮膚、腠理、肌肉,司汗孔開闔與護衛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
⑩針石緣而去之:針石,也就是砭石。形如玉﹐可以制針灸用的石針;緣,循著,換言之,也就是刮痧。
【整段翻譯】 各條脈絡,都屬于目,而諸髓都屬于腦,諸筋都屬于骨節,諸血都屬于心,諸氣都屬于肺。同時,氣血的運行則朝夕來往,不離于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當人睡眠時,血歸藏于肝,肝得血而濡養于目,則能視物;足得血之濡養,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養,就能拿取。
如果剛剛睡醒就外出受風,血液的循環就要凝滯,凝于肌膚的,發生痹證;凝于經脈的,發生氣血運行的滯澀;凝于足部的,該部發生厥冷。這三種情況,都是由于氣血的運行不能返回組織間隙的孔穴之處,所以造成痹厥等癥。
全身有大谷十二處,小溪三百五十四處,這里面減除了十二臟腑各自的俞穴數目。這些都是衛氣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氣客居之所。治病時,可循著這些部位施以針石,以祛除邪氣。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