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醫改-社區醫院在艱難中前行

在社區是不許分內科、外科的,只有全科醫生。全科醫生培訓一個月就可以拿到證,報名時簽個名,考試過關就可以了。這就是人才的培養,走過場的人才培養。社區需要的能做預防的醫生,能做健康教育的醫生沒有,在原有醫療模式下的醫生不愿意做公共衛生!當張悟本,馬悅凌們被打擊的時候,我們多么渴盼在社區里多幾個馬悅凌,多幾個張悟本,多幾個劉太醫啊!
為什么?因為沒有錢!如果僅僅做社區衛生工作,收入都不可能保證能吃得飽飯!
現在的社區衛生機構饑寒交迫,想把社區工作放在主導,但社區工作的撥款實在太少,不想把重心放在醫療服務,但醫療服務卻是主要經濟來源,離不開啊!
前幾年國家社區撥款按社區人口每人12元撥付,這筆撥款還分區里,市里,省里分級撥下來。頭幾年,每年幾十萬的撥款沒有按時到位,總是今年的款明年才能慢慢到帳,雞脖子都盼成了鵝脖子。
終于,從2010年開始預撥第二年的費用。錢是到位了,但夠嗎?工資統籌就要幾百萬,最基本的生存都沒有保障啊!我們只有緊緊抓住基本醫療這根救命稻草!只要有藥物,就會有回扣,醫生拿回扣是公開的秘密,他的回扣比社區人員工資高多了,要想讓他們回來安心做社區工作,我們付不起拿慣了回扣的醫生工資!我們還要依靠他們賺錢養活我們,就像國家對待煙草,明知有害健康,卻永遠只說不要抽煙,但絕對不會停止生產香煙!
國家有辦法,2011年5月31日實行了基本藥物,規定了品種,規定了價格,而且不準有一分錢差價,但誰知醫院不準加價,醫生有沒有回扣呢?硬生生的掰開我們的手,拿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任你呼天搶地,這就是政策,必須執行的政策!要知道,社區站里面90%收入都是藥品收入,靠的就是這些差價養活員工啊!國家說財政會保證撥款,左一張右一張的報表,左一個右一個的報告卻都石入大海,我們在海邊苦等,啃的是去年留下來的干糧。也許那海上偶爾會冒起一兩個泡,告訴你可能是一年結束,總體算賬,這就意味著我們每個月只有節衣縮食,到年底的時候餓得皮包骨頭,只要還活著,財政就會說:“沒關系,他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也許到時再拿走家里他們認為剩下的面包!只要活著,也許撥款就杳無蹤影!
上面對社區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一方面要你茁壯成長,一方面不會給你吃飽穿暖,社區站連孤兒都不如!孤兒還有人憐憫,我們沒有!看來,社區醫院應該像野草一樣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管是多們貧瘠的土地,不管外面狂風暴雨,我們必須經得住考驗!
- [網友]花溪:傾訴 讓咽痛消失06-09
- [網友]花溪:油拔排毒的具體方法02-23
- [網友]花溪:讓我們一起做油拔02-16
- [網友]花溪:糖尿病人的食譜07-10
- [網友]花溪:老公降糖記07-01
- [網友]宇峰:驚竦-竟從膝蓋里拔出...10-20
- [網友]花溪:節后的深度灌腸效果驚...10-14
- [網友]印善:體會春三月的"發陳"05-2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