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精讀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篇第九②

精讀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篇第九②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2-4-16 07:29
【分頁導航】


  中醫的精髓是什么?為什么要學習中醫?為什么十一臟取決于膽?《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篇回答了我們的疑問。


  中醫的精髓是什么?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過這個問題?中醫是什么?中醫不只是中國的醫學之稱,更深的含意是中醫乃“中和”之醫。中和是什么概念,就是不偏不倚,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大不小,用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剛剛好。也就是中醫強調的陰陽平和之理。


  為什么要學中醫呢?正是因為中醫是“中和”之醫,因此,它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就是不僅要對自己的身體,其實對待一切事物,都要“中和”。人與人之間關系要這樣,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也如是。因為中醫的理論,其實就是一個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種我們處世的行為準則


  也正因為如此,在中醫的五臟六腑十一臟中,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取決于膽。膽是中正之官,什么是中正,中正,就是不偏不倚,如果其它10個臟器都能做到不偏不倚了,其實,膽自然也就中正了。


  仰觀天文,俯查地理,中知人事,中醫的思想就是在這種人與自然相互交流中產生的,因此也就有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說,也就有了“治大國,若烹小鮮”一說。良醫和良相,一個從微觀入手,一個從宏觀入手,而他們治理對象的原則,就是“中和”。有了這種思想,也就有了,治大國,若烹小鮮,同樣,治國和烹飪,也是“中和”的思想,因此,學習中醫,就是要掌握這個精髓,因為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為準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