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腹中論篇第四十

【原文】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后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
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點評】這是腹中論中的第二個病-血枯
①有病胸脅支滿,胸脅支滿,病證名。指胸及脅肋部支撐脹滿。《素問·繆刺論》:“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脅支滿。”
②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
烏鰂骨,烏賊骨,學名,海螵蛸,有止血的作用。
藘(lǘ)茹, 即茜草。氣味甘寒,能止血治崩,又能和血通經。
③丸以雀卵,麻雀卵,氣味甘溫,能補益精血,主男子陽萎不舉及女子帶下,便溺不利。
④飲以鮑魚汁,鮑魚,氣味辛溫,能通血脈益陰氣,煮汁服之能同諸藥通女子血閉
【整段翻譯】
黃帝說:有一種胸脅滿的病,妨礙飲食,發病時先聞到腥臊的氣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頭目眩暈,時常大小便出血,這種病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岐伯說:這種病的名字叫血枯,得病的原因是在少年的時候患過大的失血病,使內臟有所損傷,或者是醉后肆行房事,使腎氣竭,肝血傷,所以月經閉止而不來。
黃帝說:怎樣治療呢?要用什么方法使其恢復?
岐伯說:用四份烏賊骨,一份藘菇,二藥混合,以雀卵調制為丸,制成如小豆大的丸藥,每次服五丸,飯前服藥,飲以鮑魚汁。這個方法可以通利腸道,補益損傷的肝臟。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