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我自小就比同齡人感覺精力不夠用。小孩子本是純陽之體,本應該是活力四射的,可我總是感覺精力不夠用,總想睡覺。不僅如此,小時還特別愛生病,天天的感冒發燒,可以說,從小就把藥吃遍了,把針打遍了,直到把扁桃體切了,才暫時與感冒告別。可以說,我小時的記憶里,一直與生病聯系在一起,這也成為了我可怕的回憶。
雖然割了扁桃體,暫時不容易感冒了,但是,數年之后,一場大病又侵擾了我,嗓子沒了門衛,病邪直導肺部,導致左下肺不張。換言之,左下肺葉成為了病灶,一感冒,注定會奔那個地方去,因此,我小時一直覺得我的肺的功能不好,當然這也許和我父親年青時得過肺結核,肺功能不好有關。
這種狀況一直伴隨到我上了大學以后,身體才逐漸得以康復,肺不張也逐漸消失了。再后來,由于生活工作方面的關系,尤其是參加工作以后,身體慢慢走下坡路,直到在2005年,差點因心臟問題掛掉。
經過冠脈造影得知,我先天有心臟肌橋,這個病既是病,也不是病,是先天的,并且10%的人都有肌橋。什么是肌橋呢?通俗解釋,就是心臟有一條動脈血管的部分被包裹在心肌里,當心臟收縮時,這個血管不流血,而當心臟擴張時才會流血,因此如果把人體的心臟比喻成汽車發動機,別人的是四缸的,而我則是三缸半的,這就是我從小精力差的原因。
后來,我有一次看五運六氣大氣劉逢軍的講座時,他也曾特別提及,每個人的五臟中都有一個弱項,包括他自己,這是從娘胎里帶出來的,是終身不易改變的。因此,如果一旦六氣與五運同時走背字時,人體必犯病無疑。因每個人的五臟狀況不同,因此,遇到同樣的六氣所產生的影響也有差異,因而有人生病,有人不生病,就是這個道理。
本病論,講的就是人體本身帶來的"病",與不利于己的六氣相遇而發病,充分說明了天人合一的道理。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