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精讀內經.靈樞.根結第五

精讀內經.靈樞.根結第五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4-3-3 00:01
【分頁導航】

 

  【原文

 

  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臟之精,不應數者,名曰狂生。所謂五十營者,五臟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

  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臟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臟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臟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臟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

  予之短期,要在終始。所謂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以為常也。以知五臟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數乍疏也。


  黃帝曰:逆順五體者,言人骨節之大小,肉之堅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濁,氣之滑澀,脈之長短,血之多少,經絡之數,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慓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淺深多少,可得同之乎。

 

  岐伯答曰:膏梁菽藿之味,何可同也?氣滑即出疾,其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以此觀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氣慓悍滑利也

 

  【本段翻譯


  經脈之氣在一日一夜中周行于人體五十次,以運行五臟的精氣。倘若其運行太過或不及,而不能恰好達到周行五十次的次數,就屬于失常的狀態,稱做狂生。所謂運行五十周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五臟都能夠得到精氣的營養。這種內在的功能健全與否,可以通過切按寸口的脈象,計算其搏動的次數而知曉。

  如果在切按寸口脈時,脈搏在五十次跳動中,沒有一次歇止,就說明五臟健全,精氣充足,五臟都能夠得到精氣的充養;如果脈搏在四十次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其中已有一臟未能得到精氣的充養而衰敗;如果脈搏在三十次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其中已有兩臟未能得到精氣的充養而衰敗;如果脈搏在二十次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其中已有三臟未能得到精氣的充養而衰敗;如果脈搏在十次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其中已有四臟未能得到精氣的充養而衰敗;如果脈搏在不滿十次的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五臟都已得不到精氣的充養,而五臟之氣也就都已衰敗了。

  由此,根據脈搏跳動歇止的情況,就可以預測患者的死期,其大要在本經《終始》篇中已有了詳細的闡述。也就是說,脈搏在五十次跳動之內沒有一次歇止的,就是五臟健全、臟氣充盛的正常脈象;倘若出現脈搏跳動有歇止或脈搏跳動出現忽快忽慢而搏動不規則的現象,那么,就表示病人的死期臨近了。

 
  黃帝說,一般所說的人之五種不同形體之間的差別以及正常形體和異常形體之間的差別,是指其骨節有大有小,肌肉有堅有脆,皮膚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濁,氣的運行有滑有澀,經脈有長有短,營血有多有少以及經絡的數目等方面來說的,這些我都已經知道了,但這都是對平民百姓等體格強壯的人而言的。而那些地位顯貴的人,他們都是飲食精美、養尊處優的人,其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的運行也急疾而滑利,和那些辛苦勞作的人在體質狀況和生活情況上都迥然不同,那么,在給他們進行治療時,針刺手法的快慢、進針的深淺、取穴的多少,也都可以相同的嗎?

 
  岐伯回答說,吃肥甘美味的人和吃粗糧豆菜的人所患疾病的治法怎么能相同呢?一般針刺的原則是氣行滑利的,出針就要早一些;氣行澀滯的,出針要就遲一些。氣行滑利的,針感出現快,所以應該用小針并淺刺;氣行澀滯的,針感出現慢,所以應該用大針并深刺。深刺的需要留針,淺刺的則要盡快出針。根據以上所說的針刺原則來看,針刺平民百姓那一類形體壯實的病人,就要深刺并留針;針刺王公貴族那一類形體柔脆的病人,就適宜用細小的針徐緩輕刺并盡快出針,這都是因為這類人的經氣運行急疾滑利的緣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