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內經.靈樞.壽夭剛柔第六

黃帝問于少師曰: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愿聞其方。
少師答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于五臟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膚。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腧,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
故曰,病在陽者名曰風,病在陰者名曰痹,陰陽俱病名曰風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點評】
①少師
傳說上古時醫家,黃帝臣,以擅長人體體質之論而聞名流傳于世。少師回答黃帝關于人有陰陽等問題時指出:"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于五,人亦應之",少師對五種人的體質、性格、行為特點等進行了比較具體的敘述,少師之論點近世為朝鮮醫學家發展為"四象醫學"。
②五臟為陰,六腑為陽
六腑傳化物而不藏,故為陽:五臟化生和貯藏精氣而不泄,故為陰。
【本段翻譯】
黃帝問少師說:我聽說人體的先天素質,有剛柔、強弱、長短、陰陽等不同,想聽你談談其中有關針刺的方法。
少師答道:就人體的陰陽而論,陰中還有陰,陽中還有陽。首先要掌握陰陽的規律,才能很好運用針刺方法。同時還要了解發病的經過,用針才能合理。必須細心推測開始發病的因素,以及人體與四時氣候的相應關系,在內與五臟六腑相合,在外與筋骨皮膚相合,所以體內有陰陽,體表亦有陰陽。在體內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體表筋骨為陰,皮膚為陽。因而臨床治療上,病在陰中之陰的五臟,可刺陰經的滎穴和輸穴;病在陽中之陽的皮膚,可刺陽經的合穴;病在陽中之陰的筋骨,可刺陰經的經穴;病在陰中之陽的六腑,可刺絡穴。
因此,疾病的性質由于發病部位不同而異,病在體表,由于外感邪氣引起的屬陽,稱為"風";病在體內,由于病邪在內,使氣血阻滯不暢的屬陰,稱為"痹";如果表里陰陽俱病的,稱為"風痹"。再從疾病的癥狀來分析,如果有外在形體的癥狀而沒有內臟疼痛癥狀的,多屬于陽癥;沒有外在形體的癥狀而有內臟疼痛癥狀的,多屬于陰癥。由于體表無病而內臟受傷,當速治其里,不要誤治其表;由于內臟無病而體表受傷的,當速治其表,不要誤治其里。如果表里同時發病,癥狀忽見于體表,忽見于內臟,再加上病者心情煩躁不安,是內臟病甚于體表病,這就是病邪不單純在表,也不單純在里,屬于表里同病,故預后不良。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