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說內經素問01上古天真論③真至圣賢

在本節文章中,岐伯重點向黃帝闡述了上古、中古時期的四種長壽之人,即真人、至人、圣人和賢人的養生之道。其實,不管是哪種人的養生之道,都遵循了一個真理,就是天人合一。尤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理。由于遠古中古時期,人類文明還不發達,因此,天一黑,人就沒事可干了,因此,當然除了睡覺就是睡覺了。而自從電燈發明后,人類在晚間活動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社會節奏也就越來越快,不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規律,也不懂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也不遵從四季變化之規律(吃不應季的水果食物),個人欲望太多太強,這也就導致了現代人壽命不及遠古和中古時期的人。
說到這里,可能有很多網友不理解,現代人的壽命很長啊,怎么會說縮短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人均壽命也就50歲,而如今達到了78.2歲(2021年全國人均壽命),怎么能說是壽命縮短了呢?其實,這個觀點早已有之,很多人把它歸結于西醫的功勞。沒錯,隨著免疫計劃的實施和接生水平的提高,新生兒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同時,由于抗生素、抗結核等藥物的普及,很多因為營養不良和過度勞累而導致的細菌感染死亡率大幅度降低,這兩大塊因素,使人類的壽命大大提高,這點確實不容置疑。當然,社會保障的健全,以及這么多年遠離戰爭,都為人均壽命的提高做出了貢獻。
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食品中的科技與狠活、環境污染、社會競爭加劇,營養過度產生的慢性病,逐漸替代了營養不良產生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癥等。人的壽命雖然延長,但生活質量卻很差。很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長期靠服藥來維持生命(身體很多中老年人,天天一把藥一把藥的吃),這不叫長壽,而叫長受罪。更有甚者,很多年青人過勞死、自殺現象頻發,精神壓力之大,前所未有。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現在全球處于大分裂的時期,也就是出現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去過歐洲旅游的人都知道,歐洲的生活節奏遠沒有中國這么快,社會福利高,人們更注重享受。以希臘為例,一個普通的碼頭工人的月薪都要2萬元人民幣,這在中國是不敢想向的。當希臘想接受歐元援助時,就必須要接受消減福利的現實,你想想,放到誰身上都不會干。他們能不天天游行嗎?就是德國人都有很大的意見,因為作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人一向以勤奮著稱,但他們玩命工作,但投入和產出比,卻不及希臘人,因此,當默克爾想去救援希臘時,德國內部也出現了極大的反對聲浪。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經濟的扛把子,全球第一工業大國,2023年中國工業產值占全球35%,超第二名到第十名的總和。
我在這里說這些只是想說明一點,就是中國經濟這三十多年高速成長,是靠中國人的玩命玩出來的,拼的是人口紅利、自然資源和環境,更多的是無數普通人的健康。數年后,沉重的醫療負擔和逐漸消失的人口紅利,將嚴重制約著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我說的絕對不是盛世危言,大家看看身邊的80后、90后的身體素質有多差你就明白了。
因此,政府現在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放慢GDP的增長步伐,放慢社會節奏,更加注重環保和民生問題,對食品中的科技與狠活也越來越重視,這一切措施,都是在向天人合一方向轉化。過去,中國經濟靠著低人力成本拼就的世界工廠,正在慢慢倒塌。所以,現在中國拼命的搞產業升級,新能源、造船、大飛機、芯片、汽車、5G、AI、航空航天......,但這無疑搶了歐美人的飯碗,全世界經濟,尤其是西方經濟都發展不好,全都在擺爛,只有中國經濟發展還相對不錯,因此也就遭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制裁,這種制裁讓我們普通人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看看現在的就業形勢就明白了,中國的國際生存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我支持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把前進的步伐放慢些,注重發展的質量,而非一味追求發展的速度,以使人的身心得到一個很好的平衡,只有長期堅持這樣的社會發展節奏,人類的壽命和生活質量,才會得到同步增加,才能慢慢接近真人、至人、圣人、賢人的理想壽命,以盡天年。
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到此就結束了。這三小節,向我們揭示了很多的養生長壽之道,根本在于人遵守自然規律,不要有過高的欲望,不要和周邊的人攀比,不要過度勞作,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健康長壽。從下次開始,我們將開始精讀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重點介紹如何根據一年四季的變化來養生。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