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篇三①陽氣說

【原文】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傷于筋,縱,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見濕,乃生痤疿。
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
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
【點評】本段是說當陽氣受損之后,身體出現的各種變化,揭示了人體長粉刺的原因。
1、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于夏,使人煎厥:者,語氣助詞;張,亢奮;精絕,指陰精耗損之意,泛指血虧;辟積,中醫術語,指病邪積聚;于夏,在夏天;煎厥,古病名。指內熱消爍陰液而出現昏厥的病癥。多因平素陰精虧損,陽氣亢盛,復感暑熱病邪的煎迫而致。臨床表現:耳鳴、耳聾,目盲,甚則突然昏厥,病勢發展十分急驟;
2、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目盲,指眼睛看不見;耳閉,指耳朵聽不見;潰潰乎:形容水流沖決河堤的樣子。都:通“渚”。此指防水之堤;汩汩:gu,音“古”。水流涌泄不止的樣子。
3、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形氣絕,指身形和精氣受到極大的損耗;菀:yu,音“郁”。茂盛,集結。此處應理解為郁積;于上,在人體的上部;薄厥,病癥名,因大怒而迫使氣血上逆所致??沙霈F卒然厥逆、頭痛、眩撲等癥,應等同于西醫所說的心?;蚰X中風。
4、有傷于筋,縱,其若不容:有傷,指如果有傷;于筋,指在筋上;縱:弛緩;其若,其,這;若,像;不容:不能隨意運動。
5、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偏沮(jǔ),病證名。汗出偏于半身,即半身有汗,半身無汗。由氣血不能暢流周身所致;偏枯,即我們俗稱的半身不遂。
6、汗出見濕,乃生痤疿:見濕,遇見濕氣;痤疿,痤 : 痤 cuó 〔痤瘡〕一種皮膚病,俗稱“粉剌”。癰:痤疽(即“癰疽”)。 疿 : 疿 fèi 同“痱”。 疿 féi 同“痱”。
7、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高梁,通“膏粱”。肥甘厚味;之變,這里之是助詞,沒有什么意思。變,導致病變;足:多;丁:同“疔”;受,遭受;持虛,持,拿;虛,空的容器;
8、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勞汗,運動勞作后出汗;當風,受風;寒?。褐嗅t病名,指寒氣逼阻于皮膚;皶(zh?。褪欠鄞毯陬^;痤,就是普遍認為的長在皮里肉外,不冒頭,光留下痕跡的青春痘。
【整段翻譯】人體的陽氣,當出現煩勞時,則會亢奮,容易導致陰精的損耗。如果病邪積聚,到了夏天,就會使人出現煎厥之癥,導致視力和聽力受損,其勢就像河堤潰敗而不可收,逝水流泄而不可止一樣。
人體的陽氣,當遇到大怒時,就導致人的身形和精神受到傷害,而使氣血郁結于人體的上部(包括上焦和頭部),使人出現薄厥之癥。如果筋有傷,就會出現松馳而無法隨意行動(這里應該是指半身不遂),身體半邊出汗,導致偏癱。
如果出汗時遇見濕氣,就會出現痱子和痤瘡。食美味也會導致病變,如果吃的過多,人體就會生瘡,就好比拿著一個空的容器去接受疾病一樣(這里指的是,過食肥甘厚味,會導致人體的免疫機能下降)。
當運動勞作之后受風,就會出現寒薄之癥,身上會長帶黑頭的粉刺,郁積則會長出痤瘡。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