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精讀黃帝內經五臟生成篇第十

精讀黃帝內經五臟生成篇第十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2-5-7 06:24
【分頁導航】


  【原文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

 

  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腹滿(月真)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點評】此段重點闡述了各種癥對應的經脈和臟器之間的關系。以便醫生進行診治。


  ①五決為紀:五決,五臟之脈象;紀,綱紀。“陰陽都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


  ② 欲知其始,先建其母,開始,原因;,立,引申為探究;:根本。此話應理解為,如果想要了解發病的原因,一定要先探究其形成病的根本。


  ③巔疾:泛指頭部的疾病,但多指各種頭痛。


  ④過:過錯,這里指病因。


  【整段翻譯】診病的根本,要以五決為綱紀。如果想要了解發病的原因,一定要先探究其形成病的根本。所謂五決,就是五臟之脈,以此診病,即可決斷病本的所在。比如頭痛等巔頂部位的疾患,屬于下虛上實的,病變在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經(膀胱經),病甚的,可內傳于腎;頭暈眼花,身體搖動,目暗耳聾,屬下實上虛的,病變在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經(肝經),病甚的,可內傳于肝;腹滿瞋脹,支持胸膈協助,屬于下部逆氣上犯的,病變在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經(胃經);咳嗽氣喘,氣機逆亂于胸中,病變在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陽經(小腸經);心煩頭痛,胸膈不適的,病變在手太陽(小腸)和手少陰經(心經)。


  脈象的小、大、滑、澀、浮、沉等,可以通過手指診脈加以鑒別;五臟功能表現于外,可以通過相類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測;五臟各自的聲音,可以憑意會而識別,五色的微小變化,可以用眼睛來觀察。診病時,如能將色、脈兩者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就可以萬無一失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