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原文】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點評】
①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一病,指某一種疾病;治,治療;皆愈,都痊愈;何也,是什么原因?
②地勢使然也
使然,使得這樣。
③魚者使人熱中
魚者,指魚。
使人熱中,一般中醫認為,魚生火,肉生痰,故有使人熱中之說。
④鹽者勝血,指吃鹽過多,會使血液粘稠,導致高血壓發生。
⑤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皆黑,指面色發黑,中醫認為,黑色主腎。面色黑,代表腎功能受損。這也和吃鹽多,造成體內垃圾過多,傷腎有關。
疏理,指皮膚腠理疏松。
⑥癰瘍,乳癌或者甲狀腺腫瘤都是癰,瘍是腐爛的癰,乳癌后期時乳房里的結石潰爛流出膿水就是癰瘍。這里應該是泛指各種瘡包之類的皮膚病。
⑦其治宜砭石
宜,適合;
砭石,這里泛指的就是刮痧療法。
⑧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據傳,砭石的發源地,是山東泗濱地區。位于中國版圖的東方,故有從東方來一說。
【整段翻譯】黃帝問道:醫生醫療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但結果都能痊愈,這是什么道理?
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地理形勢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緣故。
例如東方的天地始生之氣,氣候溫和,是出產魚和鹽的地方。由于地處海濱而接近于水,所以該地方的人們多吃魚類而喜歡咸味。他們安居在這個地方,以魚、鹽為美食。但由于多吃魚類,魚性屬火,會使人熱積于中,而過多的吃鹽,因為咸能走血,又會耗傷血液,所以該地的人們,大都皮膚色黑,肌理松疏,該地多發癰瘍之類的疾病。對其治療,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從東方傳來的。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