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有一個成語,叫因地制宜,說的就是上述的事情。這個成語的字面解釋為: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或采取適當的措施來干某件事情或處理一些事。 因:根據;制:制定;宜:適宜的措施。
而談到中醫的治療原則,也是因地制宜。換言之,就是根據不同的地域環境特點,來制訂適宜的治療原則。
不同的地域,地勢有高下,氣候有寒熱濕燥、水土性質各異。因而,在不同地域長期生活的人就具有不同的體質差異,加之其生活與工作環境、生活習慣與方式各不相同,使其生理活動與病理變化亦不盡相同,因地制宜就是考慮這些差異而實施治療。
如我國東南一帶,氣候溫暖潮濕,陽氣容易外泄,人們腠理較疏松,易感外邪而致感冒,且一般以風熱居多,故常用桑葉、菊花、薄荷一類辛涼解表之劑;即使外感風寒,也少用麻黃、桂枝等溫性較大的解表藥,而多用荊芥、防風等溫性較小的藥物,且份量宜輕。
而西北地區,氣候寒燥,陽氣內斂,人們腠理閉塞,若感邪則以風寒居多,以麻黃、桂枝之類辛溫解表多見,且份量也較重。
也有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同地域的地質水土狀況密切相關,如地方性甲狀腺腫、大骨節病、克山病等地方性疾病。因而治療時就必須針對疾病發生在不同的地域背景而實施適宜的治療方法與手段。
其實,不只是因地制宜,中醫還強調因人、因時制宜,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因為中醫研究的是活人,而西醫研究的是死人。真正的優秀的中醫,在看病時,一定要會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地域、身高、體重、職業等特點來綜合考慮,絕對不會千人一面,千人一方的治療。
如果你去醫院看病,不管看的是中醫,還是西醫,還沒等你把病說完,醫生的藥方都開出來了,與其說,這被稱為醫生,不如說,是殺人犯!
因地制宜的看病方法,盡管對病人有好處,但因太過繁瑣,所以,效率太低。在西醫看來,人沒什么不同,和機器無異,因此,藥也就成了西醫治病的最重要的手段。但孰不知,是藥三分毒,殺敵三千,自損八百,更有一用藥,人就掛的醫療事故。西醫是這樣,而目前在醫學院校里培訓出來的中醫,大都也成了千人一方的庸醫,把真正的中醫精髓都拋棄了,其根本的原因,均是利益驅動。
與其說得了病,再治病,不如學會養生。學會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刮痧按摩,也許,你想得病都難。即使一不小心得了病,也能學會因地制宜,因為,這是中醫的精髓。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