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①

【原文】
帝瞿然而起,再拜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臟腑,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五藏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氣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脾受氣于肺,傳之于腎,氣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氣于腎,傳之于肝,氣舍于脾,至心而死。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占死生之早暮也。
【點評】
①瞿然(jù rán),驚喜狀。
②稽首,叩首。
五臟與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的關系
③五藏受氣于其所生,是指受病氣于自已所產生之臟。受氣,遭受病氣。以肝為例,其所生之臟為心,肝為心之母。
④傳之于其所勝,其所勝:指我克之臟,肝克之臟為脾,即木克土。
⑤氣舍于其所生,即病氣留止于生己之母臟,肝之母為腎。
⑥死于其所不勝,所不勝:指克我之臟。克肝之臟為肺,金克木
⑦此言氣之逆行也,指按相克規律傳于克己之臟的傳變。逆行,即逆傳
⑧此皆逆死也,逆行傳變至克我之臟,預后不良,有死亡的可能
⑨早暮,早晚。
【整段翻譯】
黃帝驚悟而肅然起立,拜了兩拜行禮道:很好!我懂得診脈的要領了,這是天下極其重要的道理。《五色》《脈變》《揆度》《奇恒》等書,闡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總的精神在于一個“神”字。神的功用運轉不息,向前而不能回卻,倘若回而不轉,就失掉它的生機了。極其重要的道理,往往跡象不顯而盡于微妙,把它著錄在玉版上面,藏于樞要內府,每天早上誦讀,稱它為《玉機》。
五臟疾病的傳變,是受病氣于其所生之臟,傳于其所勝之臟,病氣留舍于生我之臟,死于我所不勝之臟。當病到將要死的時候,必先傳行于相克之臟,病者乃死。這是病氣的逆傳,所以會死亡。
例如,肝受病氣于心臟,而又傳行于脾臟,其病氣留舍于腎臟,傳到肺臟而死。
心受病氣于脾臟,傳行于肺臟,病氣留舍于肝臟,傳到腎臟而死。
脾受氣于肺臟,傳行于腎臟,病氣留舍于心臟,傳到肝臟而死。
肺受病氣于腎臟,傳行于肝臟,病氣留舍于脾臟,傳到心臟而死。
腎受氣于肝臟,傳行于心臟,病氣留舍于肺臟,傳到脾臟而死。
凡此都是病氣之逆傳,所以死。以一日一夜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屬五臟,就可以推測死候的早晚時間。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