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精讀黃帝內經虐論篇第三十五②

精讀黃帝內經虐論篇第三十五②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3-2-4 09:05
【分頁導航】


  【原文


  帝曰:先熱而后寒者,何也?

 

  岐伯曰:此先傷于風,而后傷于寒,故先熱而后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帝曰:夫經言有余者寫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余,寒為不足。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冰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聞其說。

 

  岐伯曰:經言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瘧之始發也,陽氣并于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栗也;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并于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渴。

 

  夫瘧氣者,并于陽則陽勝,并于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至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故經言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夫瘧之未發也,陰未并陽,陽未并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


  【點評】此段指明醫生要在瘧疾發病的哪個時間段治療。


 ?、?strong>溫瘧:瘧疾的一種。臨床以先熱后寒(或無寒但熱,也稱,癉瘧dān nüè為主證。又有風傷衛瘧、陽明癉瘧等名稱。《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火郁之發,民病溫瘧?!薄端貑枴く懻摗罚骸跋葌陲L,而后傷于寒,故先熱而后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


  ②熇熇[hè],(火勢)猛烈之意。


 ?、?strong>渾渾:王冰 注:渾渾,言脈氣濁亂也


  【整段翻譯


  黃帝道:有一種先熱而后寒的,為什么?


  岐伯說:這是先傷于風邪,后傷于水寒之氣,所以先熱而后寒,發作也有一定的時間,這種名叫溫瘧。還有一種只發熱而不惡寒的,這是由于病人的陰氣先虧損于內,因此陽氣獨旺于外,病發作時,出現少氣煩悶,手足發熱,要想嘔吐,這名叫癉瘧。


  黃帝道:醫經上說有余的應當瀉,不足的應當補。今發熱是有余,發冷是不足。而瘧疾的寒冷,雖然用熱水或烤火,亦不能使之溫暖;及至發熱,即使用冰水,也不能使之涼爽。這些寒熱都是有余不足之類。但當其發冷、發熱的時候,良醫也無法制止,必須待其病勢自行衰退之后,才可以施用刺法治療,這是什么緣故呢?請你告訴我。


  岐伯說:醫經上說過,有高熱時不能刺,脈搏紛亂時不能刺,汗出不止時不能刺,因為這正當邪盛氣逆的時候,所以不能立即治療。瘧疾剛開始發作,陽氣并于陰分,此時陽虛而陰盛,外表陽氣虛,所以先寒冷發抖;至陰氣逆亂已極,勢必復出于陽分,于是陽氣與陰氣相并于外,此時陰分虛而陽分實,所以先熱而口渴。


  因為瘧疾并與陽分,則陽氣勝,并于陰分,則陰氣勝;陰氣勝則發寒,陽氣勝則發熱。由于瘧疾感受的風寒之氣變化無常,所以其發作至陰陽之氣俱逆極時,則寒熱休止,停一段時間,又重復發作。當其病發作的時候,象火一樣的猛烈,如狂風暴雨一樣迅不可當。所以醫經上說:當邪氣盛極的時候,不可攻邪,攻之則正氣也必然受傷,應該乘邪氣衰退的時候而攻之,必然獲得成功,便是這個意思。因此治療瘧疾,應在未發的時候,陰氣尚未并于陽分,陽氣尚未并于陰分,便進行適當的治療,則正氣不至于受傷,而邪氣可以消滅。所以醫生不能在瘧疾發病的時候進行治療,就是因為此時正當正氣和邪氣交爭逆亂的緣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