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痹論篇第四十三

【原文】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澀,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在于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凡痹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
帝曰:善。
【點評】本段解讀為什么痹癥會有痛、不痛等不一樣的生理感覺。
①不仁者,不仁,指麻木不仁,沒有感覺。肢體麻痹,失去知覺。
②故為痹熱,痹熱,猶言熱痹。《素問.痹論》:“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
③其多汗而濡者,濡,沾濕,潤澤:濡筆。濡濕。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
④逢寒則蟲,逢熱則縱。蟲和縱:王冰注:“蟲,謂皮中如蟲行;縱,謂縱緩不相就。”林億《新校正》云:“按《甲乙經》蟲作急。”因此,這里的蟲當痙攣、抽筋之意;縱,當筋放縱講。
【整段翻譯】
黃帝說:講得好!痹病,有的疼痛,有的不痛,有的麻木不仁,有的表現為寒,有的表現為熱,有的皮膚干燥,有的皮膚濕潤,這是什么緣故?
岐伯說:痛是寒氣偏多,有寒所以才痛。不痛而麻木不仁的,系患病日久,病邪深入,營衛之氣運行澀滯,致使經絡中氣血空虛,所以不痛;皮膚得不到營養,所以麻木不仁。表現為寒象的,是由于機體陽氣不足,陰氣偏盛,陰氣助長寒邪之勢,所以表現為寒象。表現為熱象的,是由于機體陽氣偏盛,陰氣不足,偏勝的陽氣與偏勝的風邪相結合而乘陰分,所以出現熱象。多汗而皮膚濕潤的,是由于感受邪濕太甚,加之機體陽氣不足,陰氣偏盛,濕邪與偏盛的陰氣相結合,所以汗出而皮膚濕潤。
黃帝問道:痹病而不甚疼痛是什么緣故?
岐伯說:痹發生在骨則身重;發生在脈則血凝澀而不暢;發生在筋則曲屈不能伸;發生在肌肉則麻木不仁;發生在皮膚則寒冷。如果有這五種情況,就不甚疼痛。凡痹病一類疾患,遇寒則筋脈拘急,遇熱則筋脈弛緩。
黃帝道:講得好!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