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原文】
刺家不診,聽病者言,在頭,頭疾痛,為藏針之,刺至骨病已,上無傷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陽刺,入一傍四處,治寒熱。深專者刺大臟,迫臟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臟,臟會,腹中寒熱去而止。與刺之要,發針而淺出血。
治腐腫者,刺腐上,視癰小大深淺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內針為故止。
病在少腹有積刺皮腯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俠脊兩傍四椎間,刺兩髂髎季脅肋間,導腹中氣熱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兩股間,刺腰髁骨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
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為故,刺分肉間,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點評】本段重點解讀針刺各部位時的要點
?、?strong>為藏針之,藏: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為針之’,無‘藏’字”。
②皮者道也,道;道路。皮膚為針刺出入的道路
?、?strong>大藏,馬蒔注:"五藏為大臟,而刺五俞即所以刺大臟也
?、?strong>臟會,背部俞穴,是臟氣聚會之處。
?、?span>與刺之要,與,字在這里無意義。
?、?strong>必端內針為故止:
必,一定;
端,端正,這里是指直刺;
內,納;
為故止,指針刺以達病灶為止。(注:這里的故具體當何意,一直沒有查到,如有網友有高見,不妨交流一下。)
?、?strong>盡炅病已,炅,熱。指針刺到身熱,病就好了。
【整段翻譯】
精通針術的醫家,在尚未診脈之時,還需聽取病人的自訴。病在頭部,且頭痛劇烈,可以用針刺治療(在頭部取穴),刺至骨部,病就能痊愈,但針刺深淺須恰當,不要損傷骨肉與皮膚,雖然皮膚為針刺入必經之路,仍應注意勿使其受損。
陽刺之法,是中間直刺一針,左右斜刺四針,以治療寒熱的疾患。若病邪深入專攻內臟,當刺五臟的募穴;邪氣進迫五臟,當刺背部的五臟俞穴,邪氣迫臟而針刺背俞,是因為背俞是臟器聚會的地方。待腹中寒熱消除之后,針刺就可以停止。針刺的要領,是出針使其稍微出一點血。
治療癰腫,應刺癰腫的部位,并根據其大小,決定針刺的深淺。刺大的癰腫,宜多出血,對小的深部癰腫要深刺,一定要端直進針,以達到病所為止。
病在少腹而有積聚,應刺腹部皮肉豐厚之處以下的部位,向下直到少腹為止;再針第四椎間兩旁的穴位和髂骨兩策的居髁穴,以及機脅肋間的穴位,以引導腹中熱氣下行,則病可以痊愈。
病在少腹,腹痛且大小便不通,病名叫做疝,是受寒所致。應針刺少腹到兩大腿內側間以及腰部和髁骨間穴位,針刺穴位要多,到少腹部都出現熱感,病就痊愈了。
病在筋,筋脈拘攣,關節疼痛,不能行動,病名為筋痹。應針刺在患病的筋上,由于筋脈在分肉之間,與骨相連,所以針從分肉間刺入,應注意不能刺傷骨。待有病的筋脈出現熱感,說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針刺。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