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原文】
帝曰:六者高下異乎?
岐伯曰:象見高下,其應一也,故人亦應之。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勝負盛衰,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
帝曰:其病生何如?
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復之紀;災眚者,傷之始;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于邪則甚也。
帝曰:善。所謂精光之論,大圣之業,宣明大道,通于無窮,究于無極也。余聞之善言天者,必應于人,善言古者,必驗于今,善言氣者,必彰于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每旦讀之,命曰《氣交變》,非齋戒不敢發,慎傳也。
【點評】此段是本篇的結尾部分,重點說明氣交變論的重要性。
①善言氣者,必彰于物
彰之義有明顯,顯明之意,是個動詞。氣無形而有跡,人能感覺得到,卻很難描述,故必以物之變化的形跡而彰明之,而且,氣為陽,物為陰,陰陽不相離,故言氣,識氣應不離于物,不離于陰。中醫之"氣"范圍又極其廣大,連物質都包含于其中,所以,只能說,物質也是氣,而不能說氣也是物質。
②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
言,把握;
應,變化響應。
此話意為,善于把握變化的人,能夠做到根據天地的變化而變化。
【整段翻譯】
黃帝又道:星象的喜、怒、憂、喪、澤、燥六種現象,對星的高低有無關系?
岐伯說:五星出現的位置雖有高下的不同,但其應于物候是一致的,所以人體也是這樣相應的。
黃帝道:好。它們德、政、化、令的動靜損益是怎樣的?
岐伯說:五氣的德、政、化、令與災變都是有一定規律而不能彼此相加的,勝負和盛衰不能隨意增多的,往來大小不能隨便超越的,升降作用不會互不存在的,這些都是從運動中所產生出來的。
黃帝道:它們與疾病的發生關系是怎樣的?
岐伯說:德化是五氣正常的吉祥之兆,政令是五氣規則和表現形式,變易是產生勝氣與復氣的綱紀,災禍是萬物損傷的開始。大凡人的正氣能抗拒邪氣就和平無病,不能抗拒邪氣就會生病,重復感受邪氣病就更加嚴重了。
黃帝說:講得好。這些所謂的精妙的理論,是圣人的偉大事業,它闡明了自然規律,必將放之于四海,一定要畢生研究它。我聽說:善于談論自然規律的,必定能應驗于人;善于談論古代的,必定能應驗證于現在;善于談論氣化的,必定能通曉萬物;善于談論應變的,就會采取與天地同一的步驟;善于談論化與變的,就會通達自然界變化莫測的道理,除了先生,還有誰能夠說清楚這些至理要道呢?于是黃帝選擇了一個好日子,把它藏在書室里,每天早晨取出來攻讀,這篇文章稱為《氣交變》,不經過內心洗禮之人是不能看的,一定要慎重傳播。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