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精讀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

精讀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4-2-3 08:15
【分頁導航】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于后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里,為之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針經。愿聞其情。


  岐伯答曰: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于一,終于九焉。請言其道!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赭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道,扣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獨有之。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


  【點評


  未赭其疾,惡知其原?

  赭(zhě),動詞,染成紅色。在這里指把疾病標紅的意思。換言之,如果搞不清得的是什么疾病,怎么可能知道疾病的來源呢?


  ②粗之暗乎

  粗,粗率的醫生

  暗乎,昏然無知


  【本段翻譯


  黃帝對岐伯說:我將百姓視為自己的子女,養育他們,并征收他們的錢糧賦稅。我憐憫他們時常不能生產自給,還接連不斷地生病。對于疾病的治療,我想使他們避免遭受藥物、砭石的傷害,而僅用微小的針,刺人肌膚,就可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使氣血在經脈中逆順運行、出入離合循行無阻,從而治愈疾病。同時,為了把這種療法流傳后世,就必須明確地制定出使用法則,而使它永遠不會被湮沒,歷久而不失傳;并且這個法則還應該易用不易忘,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其有綱紀,清楚地分出章節,辨明表里關系,確定氣血終而復始的循行規律。而所用的針具也都要交待出具體的形狀。為此,我想綜合以上的問題,先著一部針經。現在,我想聽聽你對于這個問題的意見。

 
  岐伯回答說:讓我盡我所能依次陳述,使它條理清楚,就像萬物起于一而終于九的規律一樣清楚明白。現在讓我首先來談一談關于用針治病的一般道理。運用小針治病的要領,說起來比較容易,可是要達到精妙的境界就不容易了。一般技術粗淺的醫生,只是拘泥于觀察病人的形體,單從外表上辨別病情;而技術高明的醫生則更注重病人的精神活動以及氣血盛衰的情況來加以針治。高明的醫生可以辨別神氣的盛衰,并且還能了解客居在人體內的外邪往來出入的門戶所在。要知道,沒有看出疾病的性質,怎么能知道疾病的來源,而給以適當的治療呢?至于針刺的微妙作用,關鍵在于正確使用快慢的不同手法。在這方面,粗率的醫生,僅僅會依據癥狀而取用關節附近的若干與癥狀相對應的穴位來進行治療;惟有高明的醫生,才會根據病人經絡中氣機的變化,而選取相應的穴位來進行治療。人體經絡氣機的變化是離不開穴位空竅的。在這些空竅中,所反映出的氣血虛實盛衰的變化,是至清至靜而微妙的。當邪勢正盛的時候,切不可迎其勢而用補法;而當邪氣已去時,則不宜再用瀉法去追瀉邪氣。知道氣機變化之理的醫工,謹守著氣的往來之際,及時運用補瀉之法,不能差之毫發;不懂得氣機運行之理的人,到了應該補瀉的時候而不能及時地運用手法,就好像是箭扣在弦上,應當發射而不發射一樣。用針的人必須知道氣機的往來運行變化,并相應地嚴格由氣機運行來把握針刺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粗率的醫生對此昏然無知;惟有高明的醫生,才能體察到其中的妙用。至于氣的逆順,經氣已去的,脈氣虛而小,為逆;經氣已來的,脈氣平而和,為順。清楚地了解氣的往來逆順變化,就可以毫無疑問地及時施行針法。根據經氣的循行方向,朝著經氣來的方向進針,和它的來勢相逆,用瀉法奪其有余,邪氣怎么會不由實而虛呢?相應的,隨著經氣的去路進針,和它的去勢相順,用補法濟其不足,經氣怎么會不由虛轉實呢?然而,迎而奪之的瀉法,或是隨而濟之的補法,都應當在用心體察氣機變化后,再靈活運用才能調和虛實。掌握了這個關鍵,針法的主要道理,就盡在其中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