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

【原文】
九針之名,各不同形。
一曰镵針,長一寸六分;
二曰員針,長一寸六分;
三曰提針,長三寸半;
四曰鋒針,長一寸六分;
五曰鈹針,長四寸,廣二分半;
六曰員利針,長一寸六分;
七曰毫針,長三寸六分;
八曰長針,長七寸;
九曰大針,長四寸。
镵針者,頭大末銳,去瀉陽氣;
員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者,以瀉分氣;
提針者,鋒如黍粟之銳,主按脈勿陷,以致其氣;
鋒針者,刃三隅以發痼疾,
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
員利針者,大如厘,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毫針者,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痹;
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
大針者,尖如梃,其鋒微員,以瀉機關之水也。九針畢矣。
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故針陷脈則邪氣出,針中脈則濁氣出,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脈,各有所處。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無實無虛。損不足而益有余,是謂甚病。病益甚,取五脈者死,取三脈者恇;奪陰者死,奪陽者狂,針害畢矣。
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點評】
①一曰镵針(chán zhēn)
②取三脈者恇 (kuāng),怯弱,虛弱
【本段翻譯】
九針的名稱和形狀都各不相同
第一種叫镵(chán)針,長一寸六分;
第二種叫員針,長一寸六分;
第三種叫鍶針,長三寸半;
第四種叫鋒針,長一寸六分;
第五種叫鈹針,長四寸,寬二分半;
第六種叫員利針,長一寸六分;
第七種叫毫針,長三寸六分;
第八種叫長針,長七寸;
第九種叫大針,長四寸。
镵針,針頭大而針尖銳利,適用于淺刺,以瀉除皮膚肌表的邪熱。
員針,針尖橢圓如卵形,可作按摩之用,主治邪在分肉之間的疾患,用時,不致損傷肌肉,而得以疏泄分肉之間的氣血。
鍶針,針尖像黍粟一樣圓而微尖,不致刺人皮膚,主要是用作按摩經脈、流通氣血,但用時不宜陷入肌肉,否則,反會損傷正氣。
鋒針,針鋒銳利,三面有鋒棱,適用于熱毒癰瘍或經絡久痹的頑固性疾患。
鈹針,針尖如劍鋒,適用于癰瘍等疾患,可作刺破排膿之用。
員利針,針尖大如牦尾,圓且銳利,針身略粗,能用于治療急性病。
毫針,針尖纖細如蚊虻之喙,可用于靜候氣的徐緩到來;而其針身微細,適宜于持久留針,以扶養真氣;同時還適宜于治療痛痹。
長針,針尖鋒利而針身細薄,可以治療口久不愈的痹癥。
大針,針體如杖,粗而且巨,針尖略圓,可用來治療水氣停留于關節而致浮腫的疾患,作為瀉水之用。九針的名稱、形狀與主治作用,都盡在于此了。
說到邪氣侵犯經脈引起疾病的情況,一般是這樣的賊風邪氣,常常由頭部侵入,所以說邪氣在上;由飲食不節所致的濁氣,往往滯留在腸胃,所以說濁氣在中;清冷寒濕之邪,大多從足部侵入,所以說清氣在下。在針刺的時候,上部取筋骨陷中的各經腧穴,則能使賊風邪氣隨針而出。針刺中土的經脈(指足陽明胃經),就可以排除滯留在腸胃中的濁氣。凡是病在淺表的,都不宜深刺;如果刺得過深,邪氣反而會隨之深入,而加重病情。所以說皮、肉、筋、脈各有自己一定的部位,而每種病也各有與之相適應的治療方法。九針之形狀各不相同,各有其適應的病證,要根據病情適當選用。實證不可以用補法,虛證不可以用瀉法。如果正氣不足的反用了瀉法,或是邪氣有余的反用了補法,就會使病情更趨嚴重,這就是所謂的病上加病。在病重的時候,如果誤瀉了五臟陰經的經氣,就會造成死亡;而如果誤瀉了六腑陽經的經氣,就使病人形體衰敗,難以恢復。誤瀉陰經,使臟氣耗竭,就會導致死亡;誤瀉陽經,損耗陽氣,就會使人發狂,這些都是誤用補瀉的害處。
進針之后,如果沒有得氣的感覺,就說明"氣"還沒有"至",應當繼續施行手法,而不須拘泥于手法的次數,總以達到"氣至"為度。如進針之后,有了得氣的感覺(即"氣至"),就可以出針,不須再行針刺和留針了。九針各有它的適應證,因而針的形狀也各不相同,要根據病情選用,才能適合需要。針刺的要領,就在于達到氣至,有了"氣至"的感覺就表明有了療效。療效確切的,就好像風吹云散,立刻明朗地看到了青天一樣。針刺的主要道理,就完全包括在這里了。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