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原文】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應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
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營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點評】此段的重點是說明,人的欲望過高,會導致了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法達到療效。
①形弊血盡而功不應者何:
形弊血盡:形弊,指人的外形走了樣,或胖或瘦;血盡,指氣血枯竭。
功不應,功,功效,指療效;不應,應答,特指用了什么辦法,也沒有療效。
者何,者,指功不應的原因;何,是為什么?
②神不使也:
神,指人體的精氣神;
不使,使,動詞,“用”之意,不使,就是不用。這里指人體內的精氣神已經衰敗,無論內攻還是外攻,都無法改變病情。
③針石道也:指用扎針、砭石刮痧治病的方法。
④精神不進:不進,沒有進取,指人體的精氣神極差。
⑤志意不治:志意,與神是同意,指意志消散。
⑥營衛不可復收:
營,指由飲食中吸收的營養物質,有生化血液,營養周身的作用;
衛,指人體抗御病邪侵入的機能。
不可復收,指營衛之氣散盡。
⑦嗜欲無窮:嗜欲,是人的欲望無止限。欲壑難填之意。
⑧營泣衛除:泣,哭泣,這里形容人的胃氣衰敗程度。
【整段翻譯】黃帝道:一個病情發展到了形體弊壞、氣血竭盡的地步,治療就沒有辦法見效,這里有什么道理?
岐伯說:這是因為病人的神氣,已經不能發揮他的應有作用的關系。
黃帝道:什么叫做神氣不能發生他的應有作用?
岐伯說:針石治病,這不過是一種方法而已。現在病人的神氣已經散越,志意已經散亂,縱然有好的方法,神氣不起應有作用,而病不能好。況且病人的嚴重情況,是已經達到精神敗壞,神氣離去,營衛不可以再恢復的地步了。為什么病情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的呢?由于不懂得養生之道,嗜好欲望沒有窮盡,憂愁患難又沒有止境,以致于一個人的精氣敗壞,榮血枯澀,衛氣作用消失,所以神氣失去應有的作用,對治療上的方法以失卻反應,當然他的病就不會好。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03-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03-17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03-10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03-03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02-24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02-17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