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人物>> 黃建始:慢性病將使國人淪為東亞病夫

黃建始:慢性病將使國人淪為東亞病夫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10-5-30 09:43
【分頁導航】

  
  生活方式的毛病不是西方病,是現代文明病。比中醫更先進的是生物醫學模式,接著是大健康模式。

?

  記者:最近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一檔節目講“黃帝內經”的中醫醫生徐文兵,他提到一個觀點,說“中國人生活方式這些年一直被西方化了,而西式的生活方式并不適合中國人的體質”。他認為“所有疾病的根源,就是因為錯誤的生活方式導致的”。您一直接受西方的醫學教育,對他的這個觀點怎么看?請談一下您對中醫的理解?


  黃建始:首先,生活方式的毛病不是西方病,是現代文明病,是城市化造成的,因為整個社會文明的發展,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城市化越來越厲害。兩百年前只有3%的人居住在城市,現在已經有40%以上的人住在城市,住在城市必定就會“空氣不新鮮”,中國孩子的肥胖不都是吃麥當勞才肥胖的,吃肉包子也會肥胖。


  關于第二個問題,中醫是屬于經驗醫學的范疇,人類對于疾病的認識,是逐步螺旋式上升的。大概五千多年前,人類對于疾病的認識,對于健康的認識是停留在上帝懲罰、妖魔鬼怪附體上的。現在到原始邊緣的少數民族地區,有的地方還是通過跳大神來驅魔,甚至邊緣的鄉村還有燒符驅魔。皇帝后來建了一個天壇,來保佑蒼天。這個時期叫神道醫學,因為當時不知道病是怎么來的,這個東西持續了幾千年。


  到兩千多年前,西方出了一個希波克拉底,一個醫生的兒子,按當時人的觀點屬于另類,大家都說生病是由于妖魔鬼怪附體、上帝懲罰,他說不是的,他說健康是由于人體有四種液體,血液、黏液、黑膽汁、黃膽汁四種液體平衡就健康,如果液體不平衡就得病。為什么這四種液體會不平衡呢,環境、天氣冷熱等等,還有自己發火了,喜怒哀樂悲思憂,破壞了平衡,那怎么處理呢?既然是不平衡,要不就多一個,要么就少。一般都是多,因為外界來的多,所以吃一點東西把它拉掉,或者催吐,吐出來,或者放血,美國開國之父華盛頓就是因為感冒,后來解剖發現是肺炎,當時就因為放血,最后放死掉了。這是西方。無獨有偶,差不多相同時期,中國誕生了《黃帝內經》。人類發展特別有意思,經驗醫學的出現在東西方是一樣的。原來我也不知道,我原以為中醫是世界醫藥寶庫里唯一的一塊瑰寶,這也是一個謊話,不是事實。

?

  記者:現代醫學在中國的發展為什么滯后了?


  黃建始:在中國,由于西醫的力量弱,孩子沒有倒掉,洗澡水也沒有倒。在西方,生物醫學模式出現后,他們把孩子和洗澡水都倒掉了,就輕裝上陣,不用喂孩子了,所以就越做越好,變成了現代醫學的主流。所以今天已經沒有西醫中醫一說,這個說法本身就不準確,應該是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

?

  傳統醫學是經驗醫學模式,現代醫學是基于生物學模式。在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西方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指導下控制了傳染病,解決了營養不良問題。錢多了,抽煙多了,結果慢性病就多了,40年代到50年代初美國慢性病就已經很多了,慢性病什么特點,得了以后不會好。醫院不夠了,醫院原來是設計給半個人的。所以你說“看病難、看病貴”,美國四五十年代也有慢性病,但是人家比我們實在一點,人家說,“好,既然看病難,看病貴,那政府應該解決。”為什么看病難?因為醫院少,于是撥一大堆錢建醫院,醫生越來越多,醫療費用占GDP的比例從百分之幾到現在的16%以上。病沒有少反而還越來越多,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老路只有死路一條。

?

  記者:就是說西方也走過這條路,沒有走通?


  黃建始:對,而且病人越來越多,因為許多慢性病是永遠看不好的。另外西方還有一批另類的人,他們要琢磨一下到底為什么病會越來越多,傳染病控制了,營養不良也消滅了,為什么會出現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60年代全世界有一半心臟病是在美國的,中國很少有人得心臟病,癌癥也沒聽過多少,都在美國。


  一個病和很多健康危險因素有關,一個危險因素又和很多病有關,所以叫多因素多病的大健康模式。那么,多因素多病包括哪些因素呢?包括生物學、心理學的,壓力大,工作不滿意。包括環境的,食品污染、空氣污染,社會地位等等,于是這些就變成了多原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的大健康因素,回顧一下大家對疾病的認識,第一次認為是神怪作用,經過兩千五百年經驗認為是陰陽失調,再經過三百五十年開始出現生物醫學模式,認為得病是生物學因素造成的,要么缺少營養,要么是有細菌等微生物。

?

  記者:現在社會上有一種風氣,就是新一輪的中醫熱又開始起來了。


  黃建始:是,所以我就跟你講,人類對于健康的認識是螺旋式的,最早是神道醫學,再是經驗醫學,中醫屬于經驗醫學,然后再有比中醫更先進的生物醫學模式,接著是比生物醫學模式更先進的大健康模式。

?

  記者:假如當年像魯迅所說的把中醫徹底取消掉了?


  黃建始:中醫當時沒有取消掉,孩子和洗澡水一起留下來了。現在大部分都是洗澡水,現在最暢銷的幾本書都是洗澡水。21世紀你還用中醫那套行嗎,你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了,小學三年級的東西還用得上嗎,雖然你記住的很多字都是小學三年級學的,但憑小學三年級水平能混這碗飯吃嗎?就是說中醫很好,但是不能解決今天的健康問題,今天的健康問題,不是陰陽失衡的問題。

?

  記者:現在大家都認為中醫對于慢性病的治療,就是所謂西醫也沒有很好辦法的病,有更好的辦法嗎?


  黃建始:中醫是建立在經驗醫學基礎上的,你知道整個中醫階段,中國人活多少歲嗎,1949年中國人平均活33歲。

?

  記者:好像唐朝的時候大家活的很長?


  黃建始:唐朝也沒有,有人活的長,皇帝活的長。但是現在皇帝用的那一套東西能用嗎,皇帝每天吃的東西,能把那套東西搬過來用嗎?我沒有講中醫不好,但完全依賴中醫是錯的。因為今天的環境,整個文明發展到今天,光靠中醫不夠了,靠生物醫學也不夠了,要靠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找到身上的健康危險因素,不是陰陽失調,不是滋陰補陽,找到健康危險因素,把健康危險因素去掉。西方其實在70年代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式,已經應用了傳統醫學中(包括中醫)的整體觀了,而且更具體了,原來我們講的整體觀是改變環境、情緒,是七陰八邪,寒暑等。

?

  記者:就是說西方醫學也在回歸?


  黃建始:對,你說上火沒有辦法測量,但現代醫學里可以從內分泌系統去找具體原因,科學和不科學的區別,科學是可重復的,在你身上有效,用在他身上也有效,可中醫是不可重復的。

?

  記者:您覺得曲黎敏和中里巴人等人寫的中醫方面的書,這種把中醫通俗化的方式有沒有危害?


  黃建始:我沒有讀完他們的書,沒有太多發言權。表面印象,有的部分是不對的,有的是好的。我只不過把這個現象告訴你,已經有更好的東西了,你要去純粹相信中醫,那是你的選擇。我想告訴你,你可以了解中醫,學習中醫,但還有更好更先進的東西你也應該學習。

?

  記者:你可以選擇。


  黃建始:對,你可以選擇。比如我有時候打打太極拳,但是我知道影響我健康的是健康危險因素,比如熬夜是健康危險因素,吃飯不規律是健康危險因素,喝酒是健康危險因素,抽煙是健康危險因素,不走路光坐車是健康危險因素,那這個我能不能做到?我能,于是我戒煙、戒酒,晚上早一點睡覺,身體就會好起來,而你卻告訴我要調陰補陽,我自己調能行嗎?

?

  記者:但有的中醫大師會調啊?!


  黃建始:所以又是把健康放在人家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現代文明人和古代人的區別,就是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自由,不但人身自由,精神也自由,很多健康問題是可以自己解決的。你一定要去受縛于人家,那是你的事情,健康是自己的事情,你應該為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許多人就缺這個觀念。

?

  記者:現在大家把中醫捧的很高,當“圣經”一樣拜著。


  黃建始:怎么分辨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的,要提高你的健康素質,要有科學證據,通過科學來分辨,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來分辨,孫悟空一看就能看出這是洗澡水,這是孩子,我們大家都是傻瓜或都是瞎子。

?

  記者:假如一個人把《黃帝內經》仔細看了很多遍,有了自己的一個理解,他就能出來講,您怎么看?


  黃建始:這不是科學,這是對一本書的理解,就像寫小說一樣的,因為小說是自己發揮創造,這屬于真善美里面的“美”,可以把它講得很美。但科學是求真,“真”是赤裸裸的,好多時候是不受人家歡迎的,甚至是很丑的。

?

  記者:現在國內有些所謂中醫大師很受追捧,原因是什么?


  黃建始:因為人為把醫生的價值貶低了,中國是醫生待遇最低的國家之一。其實應該與時俱進,到了21世紀,你應該有21世紀的對于健康的認識,來指導對健康和疾病的看法,要拿兩千多年前的來指導,你去燒香拜佛,沒有人管你,但是燒香拜佛能給你生孩子嗎?

?

搜索